地方实录丨欧盟和印度同意重启自贸协定谈判,“全世界最难谈判”前景如何
>2021-5-13

时隔八年,欧盟和印度决定重启于2013年搁置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此外,双方还同意就投资协定和地理标志协议展开谈判。
日前,欧盟与印度就此发表了长达六页的联合声明。欧盟和印度在声明中表示,双方将推动在疫情、数字化和气候变化等关键领域的合作。双方将为谈判创造所需的积极动力,必须找到解决长期市场准入问题的解决方案。
欧盟和印度当前为何重启自贸协定谈判,可行性如何?从欧盟方面来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宏禹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经济因素而言,欧印重启自贸协定谈判,更多是出于政治方面考量。从此前谈判进展和当前双方分歧来看,未来谈判的难度颇大。
从印度方面来看,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的世界格局中,欧盟是相对独立的力量,这是印度为何想拉拢欧盟开展自贸协定谈判的原因。但是,由于印度相对固执,欧印未来达成自贸协定的可能性甚小。
早在2007年,欧盟和印度就展开了自贸协定谈判,但由于双方在削减关税、知识产权保护、汽车进出口贸易和数据保护标准等问题存在分歧,谈判于2013年搁置。
欧印当时谈判的核心障碍在于,欧盟希望印度削减汽车、葡萄酒和乳制品等产品的进口关税,并实施强有力的知识产权制度,印度则要求欧盟授予其数据安全国家的地位。而八年之后,这些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印度本身的产业升级也并不明显。
之所以重新开启自贸谈判,欧盟称,这一方面是出于疫情后多元化供应链的考虑,另一方面则希望强化对亚洲的贸易关系。
印度商务和工业部长戈亚尔表于去年7月表示,印度医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可以为欧盟提供有竞争力价格的产品。此外,印度在纺织品、手工艺品、皮革、家具、工业器械、玩具等诸多领域也有一定优势。如果欧盟对印度开放,欧盟企业则有机会进入一个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
从印度方面来看,印度政府设定了到2025年成长为5万亿美元经济体的目标。路透社称,如果印度希望达成这一目标,仍需加强对外出口力度。
欧盟方面则表示,鉴于印度目前达成区域性自贸协定较少,印度如果与欧盟缔结自贸协定,有望为其寻找替代伙伴打开一扇窗口。
林民旺表示,自冷战之后,欧盟一直是印度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在经济维度上,特别是从贸易、投资和技术引进方面来考虑,欧洲是印度发展经济和追求大国地位不可或缺的伙伴。
欧盟官员警告称,尽管欧印双方有意重新开启自贸协定谈判,但由于双方在关键领域仍有诸多分歧,印度国内有强大的保护主义压力,未来谈判将非常艰难。欧盟委员会表示,此轮谈判的重点将侧重于市场准入、投资框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此前也坦言:“这肯定是全世界最难的谈判,因为这是一份标准非常高的自贸协定。”
对于未来谈判的难点,从欧盟的方向来看,王宏禹称,欧印强调在疫情、数字化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未来数字化合作最有望推进,但在疫情和气候变化方面,双方合作阻力较大。
他进一步表示,在疫情方面,印度政府并不愿意与外国合作。同时,当前政府的重点还是落在地方选举上。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印度当前能源转型并不迫切,且在诸多气候问题多边谈判上,印度都是持消极力度,欧印双方恐怕难以达成共识。此外虽然欧印有望推进人工智能等数字化领域合作,但达成自贸协议更多的是利好货物贸易,所以即便未来欧印自贸协定有所推进,也未必会带来过多积极影响。
从印度的方向来看,林民旺也并不看好欧印自贸协定谈判前景。从制约因素来看,他认为主要有欧盟与印度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印度商业环境不够健全及莫迪政府外交重心不在欧洲等问题。
从欧盟与印度发展水平来看,欧盟与印度贸易依存度不一。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欧印贸易总额达1170亿美元,占印度对外贸易总额的11%,仅次于中美两国。同期,印度为欧盟的第十大贸易伙伴。
林民旺认为,其实从2004年以来,虽然欧印双方整体的经贸关系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但增速有限,这说明欧印间的经贸潜力仍未发掘出来。
在欧印贸易纠纷中,最为著名的则为2013年印度政府指控芬兰手机品牌诺基亚逃税事件。印度税务部门指控诺基亚在印度涉嫌逃税5.52亿美元,冻结了该公司资产,诺基亚也因此退出印度市场。
林民旺称,印度商业环境不够健全,印度政府存在对外贸易的保护主义理念等问题,使得双方经贸关系存在摩擦纠纷。而这些摩擦特别集中在纺织品贸易、以汽车及金融行业为代表的投资领域,以及知识产权领域。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林民旺称,莫迪当前外交的中心似乎不在欧洲,莫迪政府是否将重启欧印战略伙伴关系,也同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研绿金院”)是由南京市江北新区管委会、中国经济时报社、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和陆家嘴绿色金融发展中心共同倡导,国研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江北新区新金融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开鑫分享绿色金融有限公司、德兰集团有限公司及南京价值线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一家致力于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发展的集“产学研投融宣”一体化研究平台。
中研绿金院聘请了国内外众多从事于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金融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了全球智库专家理事会,并与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高校相继合作共建了一系列交流、研究、培训等平台。
中研绿金院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实行公司制管理,市场化运营,下设研究中心、教育中心、传媒中心、投行中心四大运营主体,是目前国内第一家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研究机构。中研绿金院办公地点落户于南京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新金融中心。南京市江北新区是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使命——
紧跟时代发展变革,成为绿色发展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汇聚全球产融智慧,成为绿色产融的创新者和实践者;
传递科学理念意识,成为绿色理念的宣传者和培育者;
打造卓越研究平台,成为绿色研究的传播者和权威者。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愿景——
全面落实“两山论”科学论断,紧扣五大发展理念,凝聚全球智慧,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产学研投融宣”一体化,打造卓越绿色金融研究机构,推进绿色经济提升,助力全社会走可持续文明发展道路,为全球生态环境改善做出贡献。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价值观——
绿色、协同、实践、创新、权威。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精神——
绿色研究、金融实践、产融研投、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