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专家观点丨能源系统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

>2021-4-29
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多位专家近期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仅意味着节能减排,而是发展方式将进行根本变革,能源企业要通过积极创新进行转型。与此同时,也应重视消费者行为转变的重大意义。

 

  该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举办。

 

  认知气候变化的紧迫性

 

  2020年9月,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今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也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通往“美丽中国”的必经之路。

 

  与会专家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涉及的领域很广,从气候变化科学,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从能源、建筑、交通等部门,到个人消费者。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更是一项长期任务,必将带来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翟盘茂认为,绿色低碳目标的提出,对降低气候风险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目标,要降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难度,依靠能源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事,现在每个人的人均排放量都很大。”翟盘茂说,碳中和需要全社会多个行业进行转型,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多位专家强调,认知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必要性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碳排放在不断增加,时间紧且任务重,要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能源系统转型势在必行

 

  我国能源结构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占比约85%。推动碳减排,就必须推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其中,传统能源企业所受影响最直接。通过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已成为能源企业业务转型的必由之路。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在会上提出,能源系统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全社会2060年前碳中和,能源系统需要更早实现零碳,电力系统甚至2040年-2045年就要实现零碳。

 

  周大地认为,能源低碳化意味着从供应方到消费方,全部都要进行系统性转变,这一转型过程中有大量创新需求,对于中国的能源企业是一个新机遇,能源行业要大胆参与低碳能源的生产发展、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认为,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未来极端事件的强度和频率会增强和增多,对新型能源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会造成很大影响。如何更好加强两个领域和行业的结合,需要有大量技术研发和提前研判的工作,需要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知识的更好结合。

 

  有必要提升公众科学认知

 

  专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备受关注,但对公众而言是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地方经济发展、传统行业转型、新兴领域前瞻性投资、个人消费观改变等多方面,需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科学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陈迎举例说,目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碳达峰方案的制定,各地应提高认识,做好区域协调发展,把产业的中长期规划、碳达峰和碳中和实施方案等统筹在一起。

 

  有专家认为,“十四五”期间乃至很长一个阶段,如果不能遏制化石能源的增长,将对碳达峰产生巨大压力,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

 

  此外,周大地提醒,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地方要系统规划,发挥我们体制的优势,进行最优布局,不能一哄而上。如果地方各自为政,可能会造成相关产业的重复建设和浪费。

 

  除了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转变,大众的消费行为转变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认为,全球范围的碳中和代表着传统工业时代的落幕、绿色发展时代的开启,代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障碍,是公众对碳中和的认识不到位。

 

  陈迎举例说,普通公众认识上往往有一些偏差,有人认为,既然自然能够吸收50%的二氧化碳,减排一半就能实现“中和”,为什么还要强调零碳排放?这里涉及对碳汇的核算,要进一步厘清。加强生态保护和增强自然碳汇,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还有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人工技术手段来增加碳汇。相信未来会不断有新技术涌现,将为碳中和提供非常重要的渠道。

 

  “在动员全社会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忽视消费模式和消费者行为转变的重大意义。”陈迎说,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行动,也需要消费者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发现减排潜力,行动起来,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研绿金院”) 是在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属中国经济时报社、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和陆家嘴绿色金融发展中心共同倡导下,由国研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江北新区新金融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江苏绿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全国第一家致力于绿色金融领域研究的专业化、公司制的智库平台。

      中研绿金院作为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致力于绿色金融体系的创新研究、产业行业结构与趋势分析、绿色金融大数据开发、绿色金融政策研讨、培训及绿色产业技术转化、绿色投行等,打造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产学研投融宣”一体化研究平台。

      中研绿金院下设金融理论研究所、金融数据研究所、绿色技术研究所、金融教育研究所、金融产品研究所,特聘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剑桥大学等国内外众多从事于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金融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全球智库专家理事会,并与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高校相继合作共建了绿色技术产业国际化合作平台、循环经济资源化合作平台、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服务平台等。

      中研绿金院聚焦绿色金融理论体系创新研究、绿色金融大数据分析、绿色技术产业化、绿色金融培训及产业投行等方面,不断整合产、学、研、投、融、宣等多领域专业技术资源,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智力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研判依据和最前沿视角与资讯,为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产业、环保行业、绿色金融领域相关调研、规划、咨询、顾问、IT系统建设等一揽子服务。

      创始团队具备在大型金融机构及国际一流咨询机构超过20年的从业实践经验,投资方具备大型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绿色产业投融资、金融产品创新、国际科技金融研究与实践、国内国际绿色产业兼并重组实战经验。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使命——

紧跟时代发展变革,成为绿色发展的探索者和引领者;

汇聚全球产融智慧,成为绿色产融的创新者和实践者;

传递科学理念意识,成为绿色理念的宣传者和培育者;

打造卓越研究平台,成为绿色研究的传播者和权威者。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愿景——

全面落实“两山论”科学论断,紧扣五大发展理念,凝聚全球智慧,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产学研投融宣”一体化,打造卓越绿色金融研究机构,推进绿色经济提升,助力全社会走可持续文明发展道路,为全球生态环境改善做出贡献。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价值观——

绿色、协同、实践、创新、权威。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精神——

绿色研究、金融实践、产融研投、国际视野。

 
 
 
 

请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