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中研“碳”索|绿色金融专访系列之七十一 束蘭根:中美特使会谈、中国接受《基加利修正案》,开启全球环境治理新格局

>2021-4-19

​束兰根|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江苏省产业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苏省“人才333工程”科技企业家,现任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委会主任、新加坡金鹰集团中国区(融资)副总裁。曾长期先后担任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高级信贷执行官)、交通银行苏州分行行长、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副行长、恒鑫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受聘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大学、南京科技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客座教授/MBA导师。社会职务有江苏省资本市场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对外科学技术促进会副会长,南京扬子江新金融智库专家、南京江北新区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委员等。

 

 
 

近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有两件国际大事值得关注,其一是,应中方邀请,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于4月14日至17日访华。期间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将同克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在上海举行会谈,就中美气候变化合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等交换意见。其二是,4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三国领导人就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中欧关系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习近平表示,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中国将加强氢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可以说,这两件国际大事不仅有利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而且从战略高度为推动重要国际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指明方向,两组事件必将给全球带来更多绿意、更多动力和更多信心,开启全球环境治理新格局。《中国经济时报》驻江苏记者站专访长期专注于绿色金融领域研究的江苏省绿金委主任、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束蘭根博士,就上述情况发表看法。

 
 

 

Q|中国经济时报

A|束兰根

中国扛鼎大国责任树立“言必行、行必果”形象

 

Q:近期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大事不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克里应邀访华并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谢振华会谈,中国接受《基加利修正案》,请您谈谈这方面的背景?
 
A: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此次访华,主要任务是在上海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举行会谈,就中美气候变化合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等交换意见。
 

2021年是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的重要年份之一,具体体现在一系列的重大活动上。如:《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10月11日至24日在中国昆明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届缔约方大会(COP26)也将于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

作为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两个重要的国家,中美显然需要携手。美国近期已经宣布将于4月22日地球日当天举行“全球气候峰会”,并向中国发出了邀请。此次克里来访,是拜登政府官员对中国的首次访问,尽管是聚焦于气候变化合作的访问,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再次表明美方希望在一些全球性议题上同中国开展合作。

同时,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以及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氢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管控,表明了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提前启动化工产业链的改革,也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信心。

众所周知,中国已明确表示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能源进口和消耗国、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的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和。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极大努力。

 

强化绿色制造,中国对氢氟碳化物进行有效管控

 

Q: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基加利修正案》?中国为什么加入的意义是什么?

 

A:《基加利修正案》全称为《〈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蒙特利尔议定书》是在在2016年10月15日由197个缔约方达成的,主要内容是就导致全球变暖的强效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HFCs)的削减达成一致。这一国际公约已于2019年1月1日生效。

《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为管制消耗臭氧层物质(ODS)而达成的。许多传统ODS制冷剂替代物的氢氟碳化物(HFCs)虽然不是消耗臭氧层物质,但温室效应极强。《基加利修正案》虽然是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针对HFCs温室气体减排的法案,各缔约方达成基本共识的是推动制冷行业整体可持续发展。中国是生产和消费大国,根据UNEP的评估,在不可控情景下,到2050年中国削减HFCs可带来3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气候效益,为全球降温0.5摄氏度贡献1/3的力量。因此国际社会对中国HFCs管控的政策进展和实施效果以及基加利修正案的批准进程非常关注。此次中国宣布批准《基加利修正案》再次加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力度。

国际能源署指出,全球约10%的电力被用于空间制冷(空调、电扇),许多制冷剂采用的氢氟碳化物,更是比二氧化碳强上百甚至上千倍的温室气体。

要想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就需要减少氢氟碳化物的排放。《京都议定书》中规定控制的六种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合物(HFCs) 、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

《基加利修正案》主要就是针对制冷行业中的强效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HFCs)的排放而言的。

根据《基加利修正案》设定的削减时间表,大部分发达国家将从2019年开始削减HFCs,到2036年在基线水平上削减85%;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将在2024年对HFCs生产和消费进行冻结,2029年在基线水平上削减10%,到2045年削减80%。

 

Q:作为全球最大的制冷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中国家用空调产量全球占比超过80%,电冰箱占比超过60%。对于削减氢氟碳化合物(HFCs)的排放,中国有什么样的具体举措?

 

 

A:近年来中国已经在绿色制冷领域领先一步。201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共同发布了《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中国成为继印度和卢旺达之后第三个发布此类方案的国家。

 

《方案》指出,中国制冷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5%以上,年均增速近20%,大中城市空调用电负荷约占夏季高峰负荷的60%。中国主要制冷产品节能空间达30-50%。方案提出,到 2022 年,家用空调、多联机等制冷产品的市场能效水平提升30%以上,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 20%,实现年节电约 1000 亿千瓦时。

可以认为,此次中国接受《基加利修正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国在推动《基加利修正案》达成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修正案的规定,中国在签署后,需要在2024年将氢氟碳化物的生产和消费冻结在基线水平,这给制冷剂和整体能源效率同步改进带来了机会。

 

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纽带,全面提升全球合作的新高度

 

Q:这两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大事,对全球治理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A:气候变化领域合作便被普遍认为是中美互动中可以期待的领域,而中欧一直就这一问题积极沟通与合作。我认为,在中美关系当前面临困难的条件下,气候变化合作或许会撬动因特朗普政府而受阻的中美关系,而中欧之间的务实合作为各方带来的重要机遇。

大家都知道,中美为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和生效发挥了积极建设性作用。但由于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中美合作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都受到了巨大影响。

拜登政府表示,美国希望在气候变化领域与中国合作。克里访华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美国需要让中国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之中,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需要我们与中国展开对话。”而中国政府的积极应对,体现了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致力于与国际各方加强交流、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同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治理体系。

我建议,既然当前中美气候变化合作是一个通道,中方可以考虑进一步打通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产品市场、资金市场、投融资市场以及技术市场等,以利于中美双方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至于中国宣布接受《基加利修正案》,再次彰显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此次峰会上,三国领导人一致认为,要坚持多边主义,全面落实《巴黎协定》,共同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领导人气候峰会取得积极、平衡、务实成果;加强气候政策对话和绿色发展领域合作,将应对气候变化打造成中欧合作的重要支柱;统筹办好昆明《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马赛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等重要多边议程,打造全球环境治理新格局。显而易见,中欧合作如能保持定力,行稳致远,必将给全球带来更多绿意,更多动力和更多信心。

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全力为应对气候变化而积极携手合作,必将全面促进环境和经济效益的优化,进而推动全球治理的进步。

 

Q:4月18日,中美两国特使在上海会谈后,中美两国发表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您对此有何看法?
 

A:中美两国发表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双方在六点问题上达成共识。双方均表示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同时表示期待美国将于22日主办的领导人气候峰会,并且表示双方将在今年11月份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前后采取行动,为解决气候问题进一步做出贡献。总的来看,这次会谈双方达成的六点共识是具有建设性的,双方进行了不错的沟通。应该说联合国气候行动涉及人类的根本利益,减排的具体安排又触及各国的重大发展利益,发达国家对这个问题尤其关切,中美作为二氧化碳两个最大的排放国,但人口规模相差悬殊,经济水平的差距很大,美方通过此次会谈希望中国承担更大减排责任。但不管如何,中方认真落实《巴黎协定》,履行大国责任,并明确提出“3060”目标,中国已经走在推动落实联合国气候行动计划的前列。这次中美会谈及中法德三国领导人峰会,都表明了中国致力于促进人类共同利益由所有国家人民的利益共同联合定义,而不是让极少数国家垄断这一定义权,可以说这次我们达到了目的,取得预期成效。


 

 

 

 

- END -

 

 文|中国经济时报驻江苏记者站     龙 昊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         顾 蔚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谈 鑫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