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研观点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中研绿金参考 | 第三期:以十四五为抓手,助推江苏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0-11-19

以十四五为抓手,助推江苏绿色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编制启动年,“十四五”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时期是江苏绿色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也是助推江苏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十四五”期间江苏绿色复苏与发展战略框架、地方机构环境和气候等信息披露基本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和数量,助推绿色发展,对于美丽江苏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本期绿金参考来源于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要求的解读,并结合美丽江苏建设提出一系列绿色高质量发展可行性建议。

 

一、把握绿色发展基本原则,完善江苏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
江苏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与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近年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苏路径。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专门安排了江苏创新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研究、江苏绿色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江苏省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研究等一系列绿色发展的相关重大课题。在江苏省第十三届第八次全会上,更是对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作出专题部署,把“美丽江苏”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近年来,江苏一直把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为最鲜明的发展导向。2018年10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等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此举标志着江苏省财政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政策体系的正式建立。2019年7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等七部门共同出台了《江苏省绿色债券贴息政策实施细则(试行)》等四个文件,对江苏绿色金融发展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2020年3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江苏省财政厅共同出台了《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江苏省绿色金融奖补资金的通知》,为继续开展绿色金融奖补工作提供实施路径。

“十四五”时期,江苏仍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开展绿色标准体系、绿色赋税政策体系、绿色金融体系等顶层建设。建立并完善地方绿色金融基本框架与标准体系,细化并不断完善江苏省绿色金融产品分类、认证、评价制度等细则;细化在绿色担保、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领域的绿色金融认定标准。统筹优化省内各类绿色金融要素交易场所的区域和行业布局,重点推进绿色金融资产、绿色金融大数据等交易市场筹建,推动全省绿色金融交易场所统一监管和集中登记结算平台建设;尝试建立对地方绿色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化要求与监督流程;初步提出针对背景为省内大型国有资产的金融机构开展绿色资产比例优化方案的试点工作。
 
二、制定并完善地方绿色金融机构体系,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力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绿色金融业务的激励约束,依据《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环境保护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202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关于印发〈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方案》从绿色贷款升级为绿色金融,增加了绿色债券,标志着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制度进一步完善。从绿色金融产业的发展来看,除了传统的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外,非银行业绿色金融(如绿色投资、绿色担保、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业务发展也很快,因此尽快建立与健全全口径的绿色金融统计与评价体系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体现整个绿色金融领域的实际发展情况。
因此,为了促进江苏省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应引导各地方金融机构建立绿色金融的治理结构、发展战略目标和管理流程,开展环境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开展环境和气候等风险分析,尝试逐步构建并统一环境和气候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完善对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监管激励政策,落实金融机构的责任延伸制度,构建金融机构和社会绿色供应链。推动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金融专营分支机构,创新能效融资、碳排放权融资、排污权融资等绿色融资产品,简化绿色融资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通过财税、土地、贴息、奖励等政策,支持入库绿色企业建立与金融机构对接的多元化渠道,引导更多资本进入绿色金融领域,引导“非绿”企业进行绿色化技术转型,最终把生态学的问题转化为经济学的问题,推动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
同时,鼓励省内优秀民营企业发起设立首家以绿色金融为特色的民营银行,支持其他有实力的民营资本发起组建绿色银行,通过投贷联动、股债结合等方式支持绿色项目。优先鼓励绿色企业上市融资,鼓励省内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ESG信息。推动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绿色产业引导基金和绿色证券基金。引导商业保险公司服务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清洁交通、新能源和节能改造等相关绿色产业,探索开展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巨灾保险、研发环保技术装备保险、针对低碳环保类消费品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森林保险和农牧业灾害保险等。
 
三、建立健全江苏省绿色金融数据库,为国际国内资源对接金融服务提供平台
绿色金融数据库建设是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支撑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载体,也是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实现绿色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正向激励作用。
建设绿色金融数据库,可以快速识别绿色项目,显著提高交易效率。通过充分使用大数据、智慧云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构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形式展示绿色金融信息数据库的入库项目,以信息公开促成金融机构、投资人选择优质绿色项目,为绿色企业申报、审核工作提供公开便捷的绿色通道,提高绿色企业数据库建设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提高审核效率。主动公开绿色金融信息供社会监督,吸引社会关注,促进形成全社会关注绿色发展、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氛围。同时,应及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绿色企业进行评估,解决有关企业“泛绿”、“洗绿”等问题,对绿色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环境风险进行计算与测量。鼓励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融资主体单位的绿色信用记录、绿色程度等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开披露信息。
 
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全面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环境
回顾世界经济发展史,德国鲁尔区、英国曼彻斯特、法国洛林、美国匹兹堡、日本北九州等重工业基地,都曾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绿色发展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2012年以来,全国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发展,财政资金支持建设了225个重大绿色制造项目,与此同时,传统产业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绿色化转型。未来,应鼓励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生产方式转型,培育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全面优化绿色金融发展环境。
支持有条件地区通过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手段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于绿色产业。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创新绿色信贷、绿色担保、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等绿色金融工具,为入库绿色企业提供绿色金融服务。积极研发能源效率贷款、节能减排专项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推进绿色生态环保、绿色生态旅游等领域的绿色信贷产品创新,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充分发挥"投、贷、保、债、租、证"联动的综合经营优势,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绿色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增强绿色金融消费者、投资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建立绿色金融风险识别和监测评估机制,提高绿色金融的风险预警和防控能力,逐步构建高效的绿色金融风险防范处置体系,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模式。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