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地方实录 | 2020海洋生态经济国际论坛举办 国内首个蓝碳主题实验基地落户威海

>2020-11-16

编者按

11月12日-13日,2020海洋生态经济国际论坛在山东省威海市隆重举行,国内首个蓝碳主题实验基地落户威海。
本次论坛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和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主办,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和威海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威海蓝色经济研究院协办。论坛以 “海洋生态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为主题,突出国际性、专业性和创新性,倡导海洋生态经济,促进人海和谐发展。来自国内及英国、瑞典等国的近百名海洋生态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现场和连线方式参加了论坛。论坛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余兴光主持。

 

本次论坛由中国太平洋学会和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主办,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和威海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威海蓝色经济研究院协办。论坛以 “海洋生态与海洋经济融合发展”为主题,突出国际性、专业性和创新性,倡导海洋生态经济,促进人海和谐发展。来自国内及英国、瑞典等国的近百名海洋生态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现场和连线方式参加了论坛。论坛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余兴光主持。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司长王斌,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正楼,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副主任彭伟,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张秋丰,山东省海洋局副局长付日新,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罗辉,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总队总队长辛荣民,原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巡视员、山东省委省政府咨询专家王诗成,威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学文,威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书良出席论坛开幕式。王斌、李正楼、付日新、罗辉、高书良作了致辞。

 

王斌强调,海洋生态经济将海洋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挑战有机结合,前景广阔。发展海洋生态经济,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和持续深化实践,发展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经济学,增加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需要科技创新引领和健全政策法规,发掘海洋生态系统产物的有用价值,扩大生态产品实物供给和产出空间。需要规范市场交易和绿色金融支持,传递准确的市场信息和价格信号,加大信贷、基金、资本市场和保险支持力度。需要加强部门协调和多方参与,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李正楼谈到,中国太平洋学会非常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关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学会近年来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组织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活动。探索和研究海洋生态经济需要创新的科学解决方案和多学科方法,学会愿意发挥学术资源优势,为开展这项工作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论坛今后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付日新提出,山东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首位。海洋生态经济是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融合,是低碳、循环、绿色、可持续的经济模式,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机遇。

 

罗辉指出,发展海洋生态经济正当时,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希望威海市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发展海洋生态经济,弘扬生态精神,努力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

 

高书良在致辞中说,威海因海得名、依海而兴,“海洋”是威海最为独特的基因,蓝色是威海最厚重的城市底色。威海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是33%,是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市和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前威海正在加速建设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海洋生态经济,将是威海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希望与会嘉宾把最前沿的海洋生态经济理念和学术成果带到威海,在威海结出丰硕的果实,支持威海创建海洋生态经济示范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通过连线方式做了题为《实施海洋负排放,践行碳中和战略》的报告,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压力和碳汇出口,提出了一揽子“海洋负排放综合工程技术”包括陆海统筹生态增汇工程、研发碳指纹标识和碳足迹体系、建立海洋碳汇示范区等,旨在对应“碳中和”国家需求,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围绕海洋生态保护与现代渔业融合发展,阐述了现代渔业需要在理念、装备、技术、管理等方面实现“第三次飞跃”,并提出了开展海域生产力与承载力评估、基于环境保护增养殖生产、实施海水养殖原良种工程、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等系列建议。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蒋增杰做了《海水养殖绿色发展实践及其碳汇功能》的报告,介绍了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理念的原理、研究进展及典型模式,从碳汇视角解读了海水养殖承载的生态服务功能,提出了渔业碳汇生态价值实现的可行路径。

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区主任高思介绍了欧洲智慧海洋典型案例以及智慧海洋与海洋生态经济融合发展情况,建议将智慧海洋放在发展海洋生态经济的突出位置。

 

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AOGS主席David Higgitt、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高级顾问Robert Joseph Tansey通过连线方式交流了对于海洋生态经济的看法。

 

论坛上,与会代表与浙江洞头、海南海口、广西北海连线,分享了蓝色海湾整治、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红树林保护利用等领域的经验做法和最新成果。论坛上举行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蓝碳)实验基地”共建启动仪式,基地位于南海新区,这是国内第一个蓝碳主题的实验基地。

 

论坛期间,山东省海洋局、威海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院士焦念志签订了共建院士工作站协议书。院士工作站将发挥各方优势资源,加速在海洋科技研发、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等创新突破,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山东网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