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绿金动态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碳汇经济:绿色发展新引擎

>2025-9-29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中,碳汇经济正逐渐成为绿色发展的新引擎。随着人们对碳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碳汇经济以其独特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主要包括森林碳汇、湿地碳汇、海洋碳汇以及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水土保持碳汇等。森林通过树木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固定在木材和土壤中,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湿地中的植物和微生物也能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碳;海洋则凭借广阔的面积和丰富的生态系统,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其中红树林、海草床等蓝色碳库在海洋碳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水土保持措施通过保土保碳、减蚀减排、增绿增汇等机理,实现对碳的储存和减排,为碳汇经济开辟了新的领域。

近年来,碳汇经济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首个纳入的行业是发电行业。截至今年9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约4.4亿吨,成交额约249亿元,覆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今年年底还将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排放行业。2023年初,暂停多年的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为碳汇项目进入市场交易提供了平台。

在实践层面,各地积极探索碳汇项目的开发与交易。福建漳州市创新“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国企参与、多方获益”的碳汇开发模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林业碳汇项目试点,参与碳交易市场建设,成功推进漳浦中西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南靖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及漳州九龙江口红树林碳普惠项目等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样板工程。项目第一监测期内共产生56,022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全市碳汇交易累计完成26笔,交易额达237万元 。湖南自2024年起稳步推进“湘林碳票”工作,确定一市六县为应用先行区,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和方法学,构建碳计量模型。2025年4月正式签发全省首批“湘林碳票”,项目总面积为4405.16公顷,初始碳票减排量共计407776.9吨二氧化碳当量。截至2025年7月24日,已委托挂牌交易32.7万吨,实现交易1135宗,成交量3.167万吨,成交金额316.71万元,全省通过湘林碳票抵质押融资合计超1300万元 。

碳汇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碳减排目标,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还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通过碳汇交易,企业可以购买碳汇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为碳汇项目的开发者提供了经济回报,激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生态保护和建设中来。

然而,碳汇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碳汇项目的开发和交易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包括碳汇计量监测、项目审定与核证等,目前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还不够完善,专业人才也相对匮乏。此外,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以确保碳汇交易的公平、公正和有效。林权权属不清晰、部分碳汇项目入市交易条件严苛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碳汇经济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碳汇经济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完善碳汇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加大对碳汇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碳汇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碳汇计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更多与碳汇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碳汇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应积极参与碳汇项目的开发和交易,通过购买碳汇实现自身的碳中和目标,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力。科研机构应加强对碳汇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为碳汇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公众也应增强对碳汇经济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和建设中来,共同推动碳汇经济的发展。

碳汇经济作为绿色发展的新引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碳汇经济有望在实现碳减排目标、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