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绿金动态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转型金融研究报告(2024 年)》

>2025-10-17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提出的 “双碳” 目标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指引。在此背景下,传统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需求迫切,而现有绿色金融体系难以完全覆盖其资金需求,转型金融应运而生,成为衔接传统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的关键纽带。

我国在转型金融领域积极探索实践,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推动转型金融标准制定,在煤电、钢铁等多个行业开展标准研制与试用,并鼓励地方结合产业特色出台地方性标准。多地及金融机构也在工具创新、转型规划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实践成果。

为系统梳理转型金融发展动态,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绿金院”)正式发布《转型金融研究报告(2024 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立足我国转型金融发展实际,总结了 2024 年在标准建设、工具创新和转型规划等方面的进展:标准制定上,全国性标准研制与地方性标准出台并行;工具创新中,信贷、债券等产品规模增长,覆盖行业扩展;转型规划方面,金融机构与企业积极探索低碳路径,碳核算与信息披露机制逐步完善。

同时,报告分析了转型金融面临的标准体系分散、产品结构单一等挑战,并从加快统一标准推广、强化工具创新、深化多方协同等方面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为推动转型金融发展、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提供参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完整报告

1

转型金融标准逐步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重点推动了转型金融标准的研制,牵头起草的煤电、钢铁、建材、农业四个行业的转型金融标准已经多次论证,并在部分省市开展了试用工作;同时启动了水上运输等7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的研制工作。此外,各地结合自身产业特色,积极制定地方性转型金融标准。依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包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甘肃、重庆、铜川、鹰潭、昌吉和淮北等19个省市发布了转型金融标准。

2

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创新转型金融工具

2024 年,我国转型金融工具呈现多元化发展。从转型金融产品规模和结构来看,主要以贷款、债券等债务性融资工具为主,基金、保险等其他转型金融工具也在逐步探索发展之中。其中,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LL)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是典型的可支持转型的工具。可持续发展挂钩类产品具有目标导向(要求借款方实现具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灵活性(不限定资金用途)、动态调整(融资成本与可持续发展绩效动态挂钩)等特点。

表:转型类贷款部分案例

资料来源:根据互联网公开资料整理

3

转型规划: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协同行动

转型规划正成为金融机构与企业落实低碳目标的核心抓手。

金融机构层面,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研究制定转型规划,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部分大型银行分支机构和试点地区金融机构在转型规划探索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金融机构在碳核算和行业路径研究方面也稳步推进,为金融机构制定转型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企业转型规划有序开展。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已率先制定转型规划,发挥示范作用。部分省市在开展转型金融标准试用的过程中,同步带动了一批企业制定转型规划。此外,政策和监管要求也在加速企业转型进程,督促企业制定转型规划,提高可持续信息披露水平。部分重点行业企业已积极开展碳核算工作,这些都将成为企业编制转型规划的有利基础条件。

4

挑战与展望:构建更具韧性的转型金融生态

尽管取得显著进展,转型金融仍面临标准不统一、工具结构单一、技术路径模糊等挑战。报告提出未来发展的五大方向:

一是加快全国性标准落地。在地方实践基础上,完善分行业转型标准,形成 “基础框架统一 + 细分领域灵活” 的体系,解决跨区域协作效率问题。

二是推动工具多元化创新。扩大股权融资、保险等工具应用,开发氢能冶金、碳捕集等前沿技术的专项风险对冲工具,试点碳相关指标纳入债券定价机制。

三是强化金融机构转型引领。推动金融机构将转型规划纳入战略管理,建立投融资碳强度考核体系,开发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方案。

四是提升企业转型主动性。引导企业将低碳目标嵌入发展战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政府可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模板与补贴激励,降低转型规划的门槛。

五是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通过贷款补贴、再贴现等工具降低转型成本,将转型金融纳入绿色金融评价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转型金融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深化发展将为我国传统产业升级与全球气候治理提供 “中国方案”。通过标准、工具、规划的协同推进,转型金融有望成为衔接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核心纽带,推动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