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地方实录 | 云南绿色发展路径的有益探索

>2020-9-14

编者按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省内少数民族众多,93%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半山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省内仍有部分少数民族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形态。长期以来,云南一直处于交通闭塞、观念落后、工农业发展基础差、科技与教育水平低下,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内地和沿海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各族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获得巨大成就。至今,云南已建立起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内的具有相当规模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升。目前,适时回顾总结云南经济发展的经验,研究走出一条更加符合云南省情实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的。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我省长期从事云南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研究的资深研究员李成溥撰写的《绿色崛起,建成美丽幸福云南》(以下称《绿色崛起》)一书出版问世,无疑是探索云南绿色崛起、科学发展路径的一个有益尝试。

《绿色崛起》一书分“回顾”“思考”“展望”三个篇章。在“回顾”篇中,作者描绘展示了自清末民初以来云南百余年经济发展走过的历程,勾勒出云南经济的发展主线和脉络。其中,特别介绍了清末民初、抗日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0多年间,这三个历史阶段,云南经济发展曾发生过3次大的外来“注入”的情况,以及每一次大的“注入”给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促进和深刻的变化。例如:清末民初第一次大的注入,随着蒙自海关开关设埠,和滇越铁路建成通车,打破了云南长期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局面,催生了云南民族经济的萌芽。期间,中国第一个水力发电站(石龙坝水电站)、第一条通往国外的铁路(滇越铁路)、第一项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食品金奖的云南宣威火腿、享誉中外的“大重九”香烟、独具特色的地方金融机构“富滇银行”等近现代地方工业和金融企业相继涌现,打下了早期云南经济发展的基础;抗日战争期间的第二次大的“注入”,内地大批工厂企业、高等院校和教育、文化、艺术界的精英迁入云南,极大地激发促进了云南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一时期,云南生产出中国第一挺轻机枪、第一台光学望远镜、第一根金属电线,甚至在瑞丽边陲地方还组装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文化教育方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内迁云南,组建了著名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而艰苦卓绝的云南抗战,云南各族人民修筑出了抗战重要运输通道滇缅公路,支持飞虎队开辟了著名的“驼峰航线”,1944年的滇西反攻战役,云南成为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全歼侵华日军并把侵略者赶出国门的唯一战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三次大的“注入”,“一五”计划时,中央政府将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的4项,即个旧、东川的锡、铜矿采选冶炼项目,以及开远、宣威火力发电厂等项目安排在云南。之后,上世纪六十年的“备战备荒”“三线”建设时,于1966年和1970年先后修通了贵-昆和成-昆铁路,结束了云南铁路不通国内通国外的历史。同时一批大小“三线”建设项目也进入了云南,有力地推动了云南经济建设的步伐。这三次大的外来“注入”告诉我们:只有打破封闭落后,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才能真正促进和加强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回顾”篇中还详细论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的15年间,云南曾出现超常规发展的特殊现象。当时的云南,“不等”“不靠”,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符合云南省情、发挥云南优势产业的成功之路。具体做法是:在“发展农业促轻工,依靠轻工积累保重点”的思路指引下,大力发展烤烟、蔗糖、茶叶、橡胶和中药材等具有云南特色的生物资源种植业和加工业,使烟、糖、茶为代表的生物资源优势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云南的支柱产业,然后将积累的资金用于发展以水电和交通运输为主的基础产业。同时,在国内率先将旅游业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重要产业。实践证明,正是实施了这条符合云南省情实际的发展路子,云南经济连续15年获得持续快速的健康发展。通过回顾,作者结合亲身研究的经历进行深刻思索,总结揭示云南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与启示,同时也不回避不足与教训,读后令人警醒。

 

“思考”篇作为全书的重点篇章。作者将云南放在全国一盘棋的大格局中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通过纵、横向比较分析,既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云南经济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作者从中归纳出当前云南经济发展存在的七个方面问题,并在系统分析云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包括优、劣势、机遇、挑战、亮点和软肋短板等)之后,明确提出:云南经济发展,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走绿色发展、绿色崛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云南的绿色产业优势,实现富民兴滇。为此,作者提出,应重点发展具有云南独特优势的四大绿色产业集群,即:云南优势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产业集群;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云南清洁可再生电力能源开发利用产业集群;最具云南特色民族饮食文化康体休闲度假、现代旅游和生物医疗养生养老大健康产业集群;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极好的云南现代物流业集群。同时,继续改造发展云南传统工业转型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创新升级的产业集群,以及将云南发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使云南优势产业辐射到周边国家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四大绿色优势开发利用产业集群和两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集群,是云南绿色崛起的必由之路。客观地说,一段时期以来,我省研究和论述云南经济发展的著作出版问世了不少,但多偏重于某一领域或某一局部的研究,从创新角度进行全面系统宏观研究的论著仍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说,《绿色崛起》一书独树一帜地提出发展具有云南优势的六大产业集群,并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系统的角度展开深入研究论述,令人耳目一新,弥足珍贵。

 

在“展望”篇中,作者客观指出,当前云南经济总量偏小,要实现后发地区赶超,应首先破解云南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偏低的难题。发展绿色优势产业集群,正可以为农村居民脱贫增收致富提供施展身手的广阔天地。各级政府应出台配套相关产业政策措施予以保障。此外,《绿色崛起》除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全局进行论述外,作者还对省内16个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发展前景和产业政策,提出中肯的点评和建议,使该书成为立体覆盖省、州(市)范围的论著。在该书最后的部分,作者对云南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和预测:2030年前后,以及国家两个100年的后一个100年(2049年)时,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目标是,实现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生态环境更加清洁优化美好,城乡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全省科技水平较大提高,全省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大幅度提升。届时,云南各族人民将享有较高的幸福指数和美好生活指数。

 

《绿色崛起》通过大量具体详实的数据和史实,系统分析论述云南坚持走绿色崛起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也具有较大的实际可操作价值。我作为云南长期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过去也曾参与了不少云南省重大的经济决策研究,对《绿色崛起》一书中涉及的许多内容,感同身受。我深信,该书的出版问世,无疑将会对我省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起到有益的参考借鉴作用,对省内社会科学研究者开展对云南经济的发展研究,也将有所裨益。

 
来源:腾讯网-何耀华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