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将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站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的新起点,摆在能源行业面前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是如何保持在脱贫攻坚中的好势头,继续探索乡村能源振兴的创新发展之路。农村能源是满足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保障,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出全面贡献。研究小组认为,农村能源为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会有全面性的重塑功能,也会有“乘数效应”乃至“指数效应”的迭代赋能。想象空间很大,实践挑战巨大,本研究旨在以此起到破题作用,并期望引起业界更多的关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农村能源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关键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农村能源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相辅相成,农村能源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农村能源发生根本性变革。农村能源在当前脱贫攻坚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能源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脱贫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贫困地区群众用电难等问题普遍解决,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能源精准扶贫工程普遍实施,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生物质能扶贫等全面推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就业、增强农村地区造血能力效果显著。在全面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农村能源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将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全面贡献。
一是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高度契合农村能源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特别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以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围绕农民稳定增收和乡村全面振兴,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治理等薄弱环节做出了重大部署。“产业兴旺”要求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供应效率和安全稳定,以适应现代化农村生产方式的能源供给形式满足乡村生产用能需求。“生态宜居”要求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加强农村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生活富裕”要求将农村能源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有机结合,降低农民生产生活用能成本、提高用能经济性,提升能源供应品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发展经济学的经验研究表明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必须要以乡村政治文明、成熟的社会治理水平为条件,“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能够反过来促进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和完善,推动农村能源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是农村能源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性物质基础与动力基础,将发挥全面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作用。作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要素,农村能源发展的边际效应和带动作用将极大激发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为农业农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能源资源丰富。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可就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农作物秸秆、林业废料、畜禽粪便等生物质资源适合压缩成型固体燃料、规模化制作沼气,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自然资源适合发展小型光伏、小型风电、微型水电。我国仅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超过4.6亿吨标煤,目前利用率不足10%,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可开发潜力分别超过15亿千瓦和1亿千瓦[]。农村用能需求增长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农村能源消费量约5.92亿吨标煤,结构仍以煤炭为主。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近年农林牧渔业能源消费增速逐年提升达到5%,高于3%左右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速。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和家用电器广泛普及,也将进一步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和生活用能的增长。农村能源投入边际效应和带动作用明显。一方面,以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来看,农村电力设施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农业电气化和电能替代,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产,扩大有效投资及带动农村电力消费能力显著,2018年农村用电量达到2.46亿千瓦时,较2015年增长30%,全国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比上一年增长5.1%,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农村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将拓展农业生产内容,改变生产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促进农业人口就业,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带给农村能源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将直接影响中国能源革命实际进程和最终成效。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农村能源消费升级,探索建设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区做出了明确部署。农村能源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推动农村能源生产革命,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推动农村能源消费革命,扩大清洁能源消费,推动农村能源技术革命,提升智能化用能水平,推动农村能源体制革命,建立经济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为中国能源发展奉献更多新的增长空间和更多因地制宜的创新模式。
乡村能源的全面振兴需要尊重国情因地制宜
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的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系”,既是擘画蓝图、加油鼓劲,又是未雨绸缪、理性部署。实现乡村能源的全面振兴,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有序推进的原则,从总量、质量、效率等方面全面振兴,建设农村现代能源体系需要立足国情、农情、能情,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根本在于遵循乡村能源振兴的客观规律。现阶段我国农村能源供需仍旧不平衡、不充分,且利用方式粗放,资源化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供给能力不足,农村能源发展质量提升需要一个长期历史过程。从长远来看,农村能源发展的方向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实现长期目标,需要科学规划农村能源,准确洞察“突破口”和“优先序”,分阶段明确任务从容建设。现阶段农村能源的主要任务是保障能源安全、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提升农村能源服务水平、助力脱贫攻坚战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是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重点在于因地制宜精准发展乡村能源。农村能源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必须从大局着眼坚持全国一盘棋,丰富完善顶层设计,定规划、定目标、定任务、定制度。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形态和模式演进分化,自然、资源和经济因素差异决定了农村能源发展要走一条符合地区需求、具有农村特色的差异化道路,在坚持整体战略布局前提下,还应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倡导基层探索、精准施策。
三是处理好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关键在于回归农村能源商品属性,最终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既要明确农村能源的属性,又要明确政府市场的边界;既不能全靠政府补贴救济,也不能市场万能论。农村能源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属性和民生保障性质,需要政府做好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及监管保障。但农村能源同样具有商品属性,只有回归农村能源的商品属性,捋顺价格形成传导机制,联动能源资源稀缺性、环境成本与用能价格,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才能促进农村能源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收益。
四是处理好适应发展阶段和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关系,核心在于以农民为中心,把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农村能源发展要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能源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兼顾乡村集体经济实力、群众承受能力,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问计于农民,尊重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建立政府、市场、村民多元参与的农村能源格局,切实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电网企业与能源智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大有可为
一是电网企业在乡村能源振兴中需要发挥主体作用。电能具有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中枢核心优势,电网在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相对成熟,电网企业要从“三农”和能源革命的政治站位审视,积极成为农村能源的行业主体,推动农村从“用好电”向“用好能”转变。一方面,电网企业可“从农村包围城市”,迈出能源革命的第一步。十九大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农村能源转型的惯性及约束相对小于城市,且资源禀赋与用能特点适宜“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的多能互补清洁用能模式,可以成为现代能源体系转型的先行者。在农村能源转型事业中,电网企业不仅是大电网延伸、农网升级改造的执行者,更应成为立足全局的农村能源引领者,真正贯彻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针对我国边远地区电气化水平提高问题,统筹边远地区用电负荷需求特点、投资运维成本、电源电网建设条件及难度等因素,加快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农村清洁取暖、农村电代燃料、农网现代化等工程,“长远结合、因地制宜”的选择农村能源利用方案。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村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光伏+农业、风电+旅游、水电+旅游等能源产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有效对接信息通信、交通网络等多种类型网络,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打造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能源智库在乡村能源振兴中大有可为。“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农村能源发展问题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事关“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观念转变的挑战,国网能源院作为电网企业的高端智库,深化农村能源研究符合的新时代要求,是智库研究者的职业担当与使命所在,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重新诠释电网企业新时代应该有的担当作为,丰富电网企业的时代内涵,从发展理念、人才队伍、管理模式、经验总结与推广等方面针对农村能源发展问题开展持续、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关注。理念与管理变革是关键,智库要转变对农村能源研究认知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转变只用城市电网电力发展的观念和思路乃至发展方式去简单套用,从而真正进行一场深刻的思维方式革命,加强与农村研究学者、基层干部、农民的交流,从农村发展角度去看待问题,站在农民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得到有针对性的、可推广、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人才队伍是重要支撑,需要培养一支熟悉农村发展、能源技术、管理模式的农村能源专家人才,真正掌握农村能源的“语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多次运用带有“乡村味”的语言,引起广泛共鸣。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开展农村能源研究,要牢记服务对象是农民,需要用社会大众和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村庄,实行分区分类的研究策略。通过加强实地调研,总结基层经验,探索创新方式,让语言变得更符合农民口味,把研究工作落到实践中,使智库的研究成果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