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欧洲的“绿色新政”和中国的“生态文明”,在本质上都是适应各自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中欧双方在这一领域加强合作,可以引领世界走上经济复苏的新路。相关议题和行动计划还可以与国际经济、外交相融合,为更广泛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下基础。
新冠肺炎大流行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世界。政府为减轻危机进行了大量的公共投资,这将决定未来许多年的全球经济走向。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这两项历史性协议的形成过程中,欧盟和中国紧密合作,发挥了关键作用。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在2015年时规划的未来能否变为现实,明年将见分晓:明年分别将在中国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和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将是主要的时间节点。
这也是全球合作的关键时刻。此次新冠肺炎大流行表明,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重大挑战是全人类的共同危机,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的。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但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的国际合作体系备受压力,因为一些国家将关注的重点更多放在了国内。
因此,当前我们需要欧洲和中国这两大力量共同努力,寻求务实的解决方案,重建国际合作体系,从孤立的外交对话转向一种更广泛的方法,将新的全球公共领域的管理整合在一起。
2020年中欧峰会预计将于12月举行,通过此次峰会以及双方各自的复苏计划,欧盟和中国将迎来领导世界朝这一方向前进的良机,特别是在二十国集团、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行动的基础已经打下。欧盟和中国都在制定新的、影响深远的、具有全球意义的计划,以指导其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欧洲的“绿色新政”和中国的“生态文明”,都是以可持续复苏为核心的战略,可以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指南。
欧盟委员会2019年12月提出的“绿色新政”,是指导欧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的路线图。新政涵盖了所有经济部门,并扩大了对受转型影响的人民和地区的支持。这是欧洲第一次制定如此全面的计划。气候不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一个跨领域问题,需要每个经济部门都做出贡献。
即使面对新冠肺炎带来的健康和经济危机,欧盟也要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93%的欧洲人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严重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担忧正直接影响到他们手中的选票。
图片来源:东方IC
投资清洁技术和服务被视为明智之举,而化石燃料则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沦为“搁浅资产”。各大企业已着手向可持续生产和气候中和转型,从壳牌石油到大众汽车,都看到了这一转变即将到来,并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和计划。
投资者和股东也对公司的投资和发展选择进行了更严格的审查。英国央行前行长卡尼 (Mark Carney) 等经济界人士表示,忽视气候变化会使金融体系面临风险,而净零排放目标其实也意味着一个重大的商业机会。
在7月举办的欧盟峰会上,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确定了欧洲未来7年的财政重点,以此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措施。他们一致同意,将1.8万亿欧元一揽子经济复苏计划中的30%,即约5500亿欧元,用于资助气候行动;其余资金也要根据《巴黎协定》的目标进行分配,做到“不损害”环境。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信号,表明欧洲正在就如何实现更加绿色、更具韧性的复苏做出规划。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由于实际情况和政治文化背景不同,欧盟和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表述和框架。但欧洲的“绿色新政”和中国的“生态文明”是殊途同归:它们的目标都是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实现所有人的公平、可持续发展。
中欧峰会可以成为推动可持续复苏的基石,这有助于在国际舞台上实现这两大理念,但这也需要在欧盟和中国之间新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政治框架中加入具体且可操作的承诺,明确地向世界其他国家发出信号,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欧盟和中国并非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不尽相同,但一些重要的原则和价值观是一致的。这使得它们可以携手实现这些目标,并引领世界树立新的合作精神。
图片来源:东方IC
欧盟和中国坚定地致力于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体系。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和国际合作。新冠肺炎大流行、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危机就是其中明显的例子。
我们的经济复苏计划,以及明年的格拉斯哥气候变化会议和昆明生物多样性会议,不应被视为毫不相干的几件事,相反,应该将绿色新政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扩展到外交合作中去。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明确的生态修复计划可以作为国家间协商的基础。这些计划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气候变化,以及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重建国际体系的核心。
为了结束贸易争端,确保所有人共享可持续的繁荣未来,必须要了解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改变我们的发展模式,这也是和平发展的前提条件。
现在是时候让世界重新团结起来,走出一条新路——领导人们应拿出远见和勇气,同各国人民一道,设计出一套新的体系,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两年中,我们将有机会修补这个受伤的地球,重建各国间的社会契约,革新全球治理体系。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来源:Laurence Tubiana 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