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绿色动态丨应对气候变化: 全球经济加速绿色转型

>2020-7-28

    今年以来,全人类以及全球经济都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之下。为遏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普遍对经济活动采取了封锁措施,限制社交活动和社交距离,全球经济以及人员流动陷入“大封锁”状态。而正是因为全球范围内工业以及人类活动的大幅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全球碳排放量,气候变化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后疫情时代”,如何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成为关键议题。事实上,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经济金融体系发生结构性变化,已经成为普遍的共识。而全球经济的发展并非不可以与保护环境以及遏制气候变化相兼容。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也有推动经济金融发展的新机遇。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球能源转型、全球经济实现绿色以及可持续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向可持续转型已经成为多国政府的共识。全球各主要国家政府已经开始行动,通过政策鼓励以及限制的方式,推动全球能源消费向更加清洁的方向转型。而各大金融机构在助力绿色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天鹅”隐藏 经济金融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近期发表了一本题为《绿天鹅》的新书,书中提出,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绿天鹅”事件,从而进一步触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国际清算银行副行长、该书的合著作者路易斯·佩雷拉·达席尔瓦表示,极端天气事件,如澳大利亚山火和加勒比海飓风的发生频率和剧烈程度不断提升,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另外,世界经济论坛今年1月发布的《2020全球风险报告》也提出,在本次调查的10年展望中,按照概率排序的全球五大风险首次全部为环境风险,分别为:带来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失及人命丧失等重大损害的极端气候事件;政府及企业采取的气候变化缓和与调整措施的失败;人为环境破坏及灾难,包括环境犯罪,例如土壤破坏及放射性污染;将对环境带来不可逆后果的主要生物多样性损失及生态系统崩溃(陆地或海洋);导致人类及工业资源的严重枯竭,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及地磁暴等主要自然灾害。
  由此可见,气候变化以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后续问题已经对全球经济环境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气候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堪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由于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我们将面临一种情景,即大型金融产品提供商无法将风险从其投资组合中转移出去。气候变化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了不同的风险,特别是对保险业和银行业。”法国外贸银行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业务董事郭晓菲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经济金融角度看,气候变化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理风险,即极端自然灾害带来的“物理风险”直接影响我们的社会,并有可能影响经济;二是转型风险,即当实体经济走向一个更可持续、污染更少的未来时,往往意味着企业正在转变商业模式,而这种转型可能会给经济带来潜在的转型风险。
  明晟公司(MSCI)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研究部亚太区(除日本和澳洲市场)主管王晓书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转型风险在国家层面体现在各国纷纷签署气候协议,加强环境监控监管力度,从而对一些高碳排放的行业带来压力和减排成本的上升;在经济市场层面则体现在部分与缓解气候变化有冲突的行业或资产,如传统化石燃料能源产业,容易受到更大的冲击,在全球低碳化转型中可能逐渐被清洁能源替代,成为价值缩水的搁浅资产;在政策、市场以及社会观念的多方压力下损失经济价值。这些资产或行业市值的波动反过来又会增强经济市场的不稳定性,暴露更多不能适应风险波动的资产。因此,管理气候风险在投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投资者期望能衡量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调整投资组合以抵御相关风险。
  经济复苏 添“绿色”特征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猛烈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6月的最新预测中,将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萎缩4.9%。面对充满荆棘的经济复苏之路,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寻找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刺激经济,这为经济增长朝着更加绿色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助力,而这一过程也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安本标准投资管理亚太区企业管治主管大卫·史密斯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来自气候变化的威胁促使未来朝向低碳经济发展,这一转变将对许多企业的商业模式造成颠覆性的影响。
  “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经济和企业会面临各种过渡性风险。比如,由于监管机构鼓励转向低碳能源,并惩罚未能减少碳排放的企业,因此某些行业的企业盈利能力会受到碳价格的冲击。同时,还存在搁浅资产风险。由于需求的转变,包括化石燃料储备、煤电厂或天然气基础设施在内的资产会突然发生贬值。此外,随着公众舆论的变化,消费者的预期和行为将受到影响,还会给企业带来名誉风险。”大卫·史密斯说。
  普华永道在一份全球CEO调研报告中提出,24%的受访CEO对当下的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表示“极度担忧”。他们意识到自然环境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力,也清晰地看到投资“绿色经济”在维护品牌声誉、提升市场覆盖率以及获取政府和财政支持上呈现的优势。
  从目前的情况看,各界普遍认为,在“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刺激计划中,绿色低碳项目的投资和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以及循环经济等方面都充满了发展的潜力和机会。
  “第一是开发新技术,如电动车等低碳技术、可完全回收材料等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新技术等;第二是新的生活方式,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几乎所有企业都实行在家办公的战略,这导致了对网络技术的巨大需求。而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让基础设施和设施更加高效,共享平台应运而生。”郭晓菲说。
  另外,王晓书表示,MSCI将气候变化的影响分为了三个部分:由高效率能源项目、低能源成本、优化能源结构带来的直接经济机遇;由缓解气候变化、行业领先性措施带来的间接潜在社会机遇;由于各行业目前所面临的不可避免的低碳经济转型、核心低碳技术专利高需求带来的技术机遇。
  大卫·史密斯则认为,过渡至低碳经济为可再生能源及其存储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在交通运输中淘汰内燃机(即采用电气化)以及碳去除等领域提供了投资机会。
  “若要缓解气候变化造成的长期影响,意味着需要在适应性方面进行投资,从而使企业、城市和国家更具韧性,投资包括基础设施(例如保护沿海城市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水和土壤管理(以稳定不断下降的农作物产量,并协助缺水地区依赖水资源的产业)以及能解决居住环境因全球气温升高而恶化的科技。”大卫·史密斯说。
  政府与企业 齐发力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全球各国政府以及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在宏观层面,各国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制定和推出的绿色经济发展计划,将成为引导市场需求以及企业行动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促进能源消费转型以及发展绿色金融等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新增1.13万亿元,占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贷款增量的14.2%。2018年,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合计224.2亿元。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绿色租赁等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拓宽了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和项目风险。2016年至2019年年末,中国在境内外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达到1.1万亿元,存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另外,今年1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公布了“欧洲绿色协议”投资计划,其发展绿色经济的雄心壮志引发各界的普遍关注。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8年下降了8.7%,创2005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德国能源研究智库AGORA发布的《电力行业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的比例已达到34.6%。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22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表示,双方要保持相互市场开放,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强中欧绿色和数字领域合作,构建绿色发展伙伴。
  而在微观层面,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实现经济绿色发展转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亚马逊公司计划推出一只20亿美元的内部风投基金。这只新基金将被命名为气候承诺基金(ClimatePledgeFund),将投资于交通运输、能源生产、电池存储、制造业以及食品和农业等多个行业的公司。该基金的目的是帮助亚马逊和其他公司最迟204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
  大卫·史密斯认为,金融业每年投入的数千亿美元资金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金融业的资本配置方面,除了必须继续考虑客户的财务前景外,也应该考虑整个世界的发展前景。
  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能源效率和能源存储等气候解决方案领域,融资规模已出现显著增长。投资类型则包括上市股票、信用债、基础设施、绿色债券等。
  今年2月,渣打银行宣布新的业务目标,支持客户向低碳经济转型,并将此作为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之一。渣打银行承诺,在2024年年底前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提供400亿美元的项目融资服务;为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项目(太阳能与风能)提供350亿美元的项目融资服务、并购咨询与债务结构设计服务,并且承诺到2030年实现业务运营零碳排放。
  “投资者可以通过增加在绿色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减少对于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且有很大转型风险的企业投资,来推动绿色发展。MSCI的一系列气候变化指数,也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用于构建交易所交易(ETF)基金,或者作为低碳化投资组合的业绩比较标准。”王晓书说。
  ESG投资 成为重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应对气候变化已不只是一个环境与环保领域的问题。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注重环保并不意味着将给企业带来损失、增加成本。当前,将环境因素纳入考量的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投资在海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投资者和企业逐渐认识到了ESG投资的重要性。
  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全球ESG投资保持高速增长,而当前中国ESG投资仍处于萌芽状态。展望未来,ESG投资的发展离不开监管方、资金方和资本市场的多方共同驱动以及技术、社会影响等手段的助力。国内外标准均表明,ESG投资可以带来稳健的超额收益。
  渣打银行财富管理部在其发布的《2020年全球市场展望》中提出,ESG投资近年来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大趋势。2019年,诸多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被提上议程,许多企业也将其作为重要的商业决策考量基础。这样的趋势将在2020年进一步加速,ESG投资也正逐渐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投资方向。
  在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克服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方面,ESG评级与投资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王晓书表示,MSCIESG评级中纳入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考量,尤其是对于高排放、高耗能的行业,这些公司如何应对全球政府日益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管理、设定和执行节能减排目标成为重点考量的部分。
  我国与国际在ESG投资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对许多中国企业来说,ESG报告仍多流于形式,并多以合规为导向,很少真正了解如何使其有效地促进风险管理或提升公司表现。但我们确实也看到了情况的改善。例如,部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全球对ESG投资的重视程度正日益增长,其信息披露报告的质量也逐渐得到提升。”大卫·史密斯说。
  王晓书认为,中国公司在整体的ESG信息披露方面与国际水平还存在差距,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机遇捕捉方面不乏佼佼者,在新能源汽车、电子垃圾回收等方面,已经有一批中国公司成长为全球领先者。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转自: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