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政策申报 | 中国积极参与 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 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0-7-27

    2016年,中国在担任G20主席国期间发起设立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由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央行担任共同主席,并连续3年将相关研究成果写入G20领导人峰会成果文件。

    2017年年底,包括法国、中国、英国、德国等在内的8个国家的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合作网络”(NGFS),共同探讨环境和气候因素对金融体系和金融稳定的影响。目前,NGFS已经发展成为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平台。

    2018年11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和伦敦金融城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目前已有来自全球的31家机构签署该原则并承诺将在“一带一路”相关投融资活动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

 
 

在国际上,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主动承担与自身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以建设性的态度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国切实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行动。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提前完成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自主承诺目标;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2005年的72%下降到2017年的60%; 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13.8%,预计到2020年可完成占比达到15%的目标;清洁能源投资连续9年位列全球第一。

    

同时,中国在国际投资过程中大力推广责任投资理念,在对外投资中积极贯彻落实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原则,着力推动相关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总体而言,国际可持续投资的巨大需求也将催生中国更加广阔的绿色金融市场。

   

IMF:

    

股票投资者必须更加关注

    

气候变化的实体风险

   

气候变化预计会增加很多气候灾难(例如洪灾、热浪和干旱)发生的概率和严重性,使经济体和金融市场遭受更大规模的冲击。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对实体风险的增加进行定价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根据气候科学以及预期的减缓和适应行动,估计各种气候情景的可能性及其在公司层面对实体风险的影响。此外,这些变化的持续时间可能会超过长期机构投资者通常的设想。

    

制定全球强制性气候变化实体风险披露标准可能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定公司层面的关于当前和未来对气候冲击的风险敞口和脆弱性的细化信息,将有助于贷款机构、保险公司和投资者更好地把握此类风险。

    

气候变化压力测试可以让金融公司及其监管机构更好地了解其风险敞口以及相关的实体风险。在过去10年中,有20%的IMF金融部门评估规划考虑了与气候灾难相关的实体风险。毫无疑问,最有效的补救措施是采取强有力的全球政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可持续的方式解决全球变暖的根源问题,并带来远超出金融稳定范围的效益。                 

    

MSCI推出机构投资者

    

对气候变化风险系列工具

    

MSCI提供了一系气候变化工具,帮助机构投资者衡量和管理投资组合对气候风险敞口,并确定低碳投资机会。投资者可以运用这些工具,有效管理气候变化相关的各类风险。工具主要包括:

    

气候变化数据与指标方面包含碳管理评估、碳排放指标、清洁技术指标、化石燃料筛选指标等;气候变化报告工具方面为客户自动生成投资组合的气候风险和机会敞口的报告;情境分析方面评估投资组合对情景的压力测试以及对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潜在财务敏感性;气候变化指数方面为寻求将气候变化纳入投资过程中的机构投资者提供一系列的气候变化主题指数。

 

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