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借鉴国际经验探索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2019-12-30

借鉴国际经验探索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模式


 

周宏梅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定位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雄安新区建设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绿色金融作为支撑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的金融要素的总和,其创新力度和广度与绿色经济的增长关系密切。因此,绿色金融发展对促进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和绿色智慧新城建设至关重要。

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绿色发展是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基本要求之一。有机构测算,雄安新区未来五年内的绿色投资需求总额或高达一万亿元,因此绿色金融的需求及发展空前巨大。但受发展阶段限制,目前,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仅限于绿色信贷和初步发展的绿色基金。

(一)雄安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及问题。雄安新区成立后,辖区绿色信贷自2018年始逐步发展且呈上扬增长态势。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新区容城县、雄县、安新县绿色信贷余额23.86亿元,同比增加19.22亿元,增长414%,贷款主要投向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和资源可循环利用项目。综合来看,目前雄安新区绿色信贷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绿色信贷规模依然较小。二是缺少专业绿色信贷人才。三是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绿色信贷的政策性之间的矛盾。四是绿色信贷与其他绿色金融的衔接不足,欠缺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及其综合运用。五是绿色信贷运作过程中信息沟通不畅,银行授信缺乏准确和专业的参考标准。

(二)绿色基金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一是批准成立雄安绿投。2019年1月29日,雄安绿投绿色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雄安绿投”)取得营业执照,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元。雄安绿投经河北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批准成立,主要负责管理“雄安三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金”“雄安绿色建筑科创成果转化基金”“保定雄安产业协同绿色建设投资基金”等雄安绿色产业基金。二是推动设立白洋淀生态环保基金。拟由新区政府引导资金出资15亿元,国寿资本等其他社会资本方出资85亿元,总规模100亿元投资于白洋淀生态治理等绿色生态环保项目。目前基金组建正有序推进。

雄安新区绿色金融需求

(一)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对绿色金融的需求。白洋淀污染治理是雄安新区建设的前提。白洋淀将成为雄安新区核心水资源,是雄安新区发展的关键支撑。雄安新区管委会围绕“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目标,启动白洋淀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和河内沉淀垃圾工作,推动了淀区内乡村生活垃圾、污水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但白洋淀流域生态的修复,离不开华北整个流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这需要更多的环保公司参与及资金支持。

(二)基础设施、绿色建筑对绿色金融的需求。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首个城建项目,也是新区第一座“绿色建筑”,从这里可以管窥未来雄安新区的绿色建筑和低碳运行。如服务中心提供能源的地源热泵系统,初步测算,每年可节约标煤约6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0吨。根据规划新区起步区新建住房执行75%以上节能标准,新建公共建筑执行65%以上节能标准。雄安新区作为绿色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试验田,未来各种投资建设多是资金规模大、周期较长的项目,因资金需求不同导致的融资模式亦不同,需有针对性地灵活采用综合性融资方案。目前,大规模的低排放、低能耗的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建筑建设,清洁能源、城市管廊、绿色建筑等项目均需要绿色金融重点支持。

(三)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对绿色金融的需求。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既需要资本支持,又需要技术支撑。绿色技术应用不仅涵盖对白洋淀及上游水系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还包括鼓励污染型企业开发低污染高效率的生产工艺。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发展,有利于增强商业资金、银行资本和资本市场资源对绿色技术的偏好,有利于吸引大批绿色技术企业落户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战略定位同样需要绿色金融支持,用绿色金融对接绿色技术发展,为绿色技术提供从研发、转化到产业化“一站式”服务,实现绿色技术产业化发展,逐步将雄安建成以绿色技术为核心,以绿色产业为依托的宜居新城。

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一)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绿色经济相关法律的实施与完善对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提供法律保证。1980年美国颁布《综合环境反应补偿余责任法》明确了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且督促银行加强对环境污染企业信贷风险的关注和防范。2003年,花旗集团、荷兰银行、西德意志银行等10家银行共同宣布,采用世界银行的环境保护标准和国际金融公司的社会责任方针,形成了自愿性金融行业绿色金融准则(赤道原则)。德国于2007年、2008年颁布了《环境损害保险一般条款》和《环境责任保险条款》等环境保险法律,明确环境责任人的义务和绿色保险种类。

(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深化发展。近年来,包括个人绿色金融产品、绿色信贷产品、绿色金融投资产品和环境融资租赁服务等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不断增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组在其发布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报告》中曾经列举了超过100多种世界各国金融机构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个人和家庭的绿色金融产品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荷兰银行、澳大利亚的本迪戈银行、加拿大国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均为家庭提供了针对家居节能的绿色抵押贷款。世界多个国家推出了绿色信用卡,如荷兰合作银行的气候信用卡、英国巴克莱银行的巴克莱呼吸信用卡等。

(三)绿色金融产品交易市场规范建设。碳金融是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的核心,发达国家不断完善碳金融交易市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英国于2002年4月成立了全球第一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欧盟从 2005年 1月 1日开始实施温室气体排放许可交易制度,简称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以实现对国际社会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欧洲和美国已有多家碳交易所,减排量交易有的已进入期货或期权市场,如欧洲气候交易所(ECX)通过碳交易所市场,政府和企业购买自己需要的碳排放额度。欧洲四个交易所参与了碳交易市场,即阿姆斯特丹的欧洲气候交易所、奥斯陆的北方电力交易所、法国的未来电力交易所和德国的欧洲能源交易所。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仅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标的交易额近5年间增长了近200倍。

对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启示

(一)构建雄安新区绿色信贷体系。一是结合雄安新区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环境影响评价、行业污染控制标准等环境管理政策,探索制定涵盖面广、可操作性强的符合国际惯例和国家产业政策的绿色银行评价机制和绿色信贷分类评级机制,完善绿色信贷投放主体评级机制。二是实施绿色信贷“窗口指导”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绿色信贷服务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三是鼓励政策性银行提供绿色项目再贷款支持,扩大绿色财政贴息规模,实施正向财政贴息激励和利率优惠机制。四是将绿色信贷纳入雄安新区宏观经济运行审慎评估框架,将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指标评价结果、银行绿色评价结果纳入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正向激励机制,构建雄安新区绿色信贷奖惩机制。

(二)构建雄安新区绿色金融体系。一是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及《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结合雄安新区的定位,制定《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明确新区绿色金融体系总体建设方案,在政策范围内给予绿色金融发展最大保障;明确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导向与战略目标,提出绿色金融发展重点和具体任务、举措,建立系统、科学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及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借鉴英国绿色银行经验,在雄安新区试点建立绿色银行,充分发挥绿色银行在绿色信贷和投资方面的专业能力、规模效益和风控优势,引导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绿色产业。三是建立雄安新区绿色评级体系。鼓励绿色信用评级机构积极从事绿色项目开发咨询、投融资服务、资产管理等,并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服务领域。

(三)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一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有法可依;推动绿色守法、绿色执法、绿色护法,充分发挥全社会绿色发展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二是制定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从财政贴息、金融优惠、税费减免、市场准入、政府采购、项目推荐等角度完善新区内绿色金融发展正向激励与奖惩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三是将绿色标准、目标、评级与绿色金融直接挂钩,强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与意识,提升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能力,将绿色发展内生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四)深化推进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创新。一是加强绿色信贷创新,将绿色环保理念引入信贷政策制定、业务流程管理、产品设计中,积极研发碳金融产品,开发能效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绿色设备买方信贷、与可持续金融产品挂购的理财产品及融资综合解决方案等全方位的创新产品。二是设立雄安绿色发展基金、民间资本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和雄安新区PPP绿色项目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雄安养老基金等长期资金加入绿色金融产品的投资,鼓励白洋淀流域设立污染治理综合防护基金,支持绿色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信息网
        转自:中国金融信息网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