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周延礼:用绿色保险助力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

>2019-10-26

周延礼:用绿色保险助力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

 

 

导读

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论坛“可持续发展企业伙伴圆桌会”环节发表演讲。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资料图)
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论坛“可持续发展企业伙伴圆桌会”发言时提出,用绿色保险助力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
周延礼发言摘要如下:
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地球峰会上发出了金融倡议,希望金融机构能把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决策过程,发挥金融投资的力量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在金融倡议的支持下成立了联合国社会责任投资原则(简称PRI)。由此,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成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ESG投资成为重要的投资策略。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并明确提出了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我们要切实把握好国家有关绿色金融各项政策措施给保险资金运用提供的新机遇。
中国保险市场已是世界第二大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业和保险机构始终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在推动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把绿色金融、绿色保险、可持续发展原则放在首位,无论是负债端还是资产端,都全方位地参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一是牢固树立绿色金融理念。在保险产品方面,自2013年以来,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2013年1月,原环保部和原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环责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2014年5月,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015年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及2016年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都明确提出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各项绿色金融保险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在保险投资方面,保险监管部门陆续下发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中明确规定,保险资金投资要承担社会责任,恪守道德规范,充分保护环境,做负责任的机构投资者,不得投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污染、高耗能、未达到国家节能和环保标准、技术附加值较低等企业或项目。
在各项制度政策引导下,保险业在绿色金融领域目标清晰,行动积极,效果明显。在政策的鼓励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014年,约有5000家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015年,环责险签单数量为1.4万单,提供风险保障244.21亿元;2016年,环责险提供风险保障260多亿元;2017年,环责险为1.6万余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06亿元;2018年前5个月,环责险已为7930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82亿元,涉及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等多个领域。当然,绿色保险绝不仅仅是环责险。保险还为光伏产业设计开发了光伏电站运营保险、收入损失补偿保险、责任保险等一揽子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了数千万元的保险赔付,有力支持了光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可以说,在守护绿水青山方面,保险业一直在发光发热。
二是遵循绿色投资发展规律。保险资金是绿水青山的建设者,保险机构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发展规划。近几年来,保险资金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发挥保险资金优势,面向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绿色项目,为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提供融资支持。
根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统计,截至2019年9月底,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形式进行绿色投资的总体注册规模余额达8390.06亿元。项目涵盖清洁交通、清洁能源、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污染防治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直接投向的一些重点生态环保领域,如投资新能源666亿元、水利506.44亿元、市政178.6亿元、环保52.7亿元等。在水能、风能领域,华能澜沧江债权投资计划投资于小湾水电站,注册规模50亿元;大唐发电债权投资计划投资于四川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项目,注册规模为30亿元;云投糯扎渡债权投资计划投资于糯扎渡水电站,注册规模30亿元。另外,还有支持风电场建设的龙源电力风电场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支持水电站建设的华能澜沧江债权投资计划;支持南水北调的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债权投资计划等。通过保险私募基金投向绿色环保等产业的基金规模达430亿元。
三是不断探索绿色投资新路径。创新具有保险特色的绿色投资方式。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险资金一方面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绿色信托、绿色PPP等形式,直接参与了能源、环保、水务、防污防治等领域的绿色项目投资建设;另一方面,还通过间接投资方式特别是投资绿色债券,参与绿色金融建设包括绿色金融试验区建设等。在绿色债券发行人的信用等级投资标准,保险资金多投在AA+及以上债券项目,期限以中长期为主,符合保险资金长期性和稳定性的投资需求。近两年保险资金还参与了绿色债券投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下一步,中国保险业要稳步推进绿色投资、责任投资建设,力争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进展:
一是借鉴国际经验,推动保险业牢固树立责任投资理念。国际经验表明,ESG投资具有较强的风险防控能力和稳定的长期回报。ESG责任投资并不是慈善式的绿色优惠,而是一项长期性、价值性的投资活动,是“长期、有价值、可增长”纳入投资决策的指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为此,中国保险业要加大在ESG投资策略方面的学习与研究,统一思想,明确共识,借鉴国际标准和经验,逐步把负责任投资策略纳入企业战略发展中,探索适合中国保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
二是完善制度规则,推动保险业加快制定保险绿色投资指引。在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保险资产所有者考虑稳健周全是投资策略的关键因素。比如:投资策略应将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ESG)问题纳入策略谋划,最佳长期投资业绩表现,更好的风险管控模式,受益人收益良好预期。作为资产管理者,通常以受托人的身份担任决策角色,但在实践中应倡导实现与受托人职责相符的长期、可持续、风险可调整的回报选择方式。要实现这样合作的模式,还需要制定并完善的相关投资规则、流程和标准。应完善制度规则,推动保险业加快制定保险绿色投资指引。比如,加快发展环责险等绿色保险产品,推进在重点领域建立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运用好保险的保障功能和保费的杠杆机制,完善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助力构建全过程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发挥行业自律组织作用,按照监管政策的要求,结合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凝聚行业智慧,借鉴国际做法,逐步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保险资金绿色投资指引和有效评价机制,引导行业绿色投资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三是健全治理结构,推动保险机构有效防范投资风险。防范风险依然是保险业的重中之重,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弥补风险漏洞和制度短板,积极引导保险资金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健全科学的公司治理,是有效防控风险的重要因素。在实践中各机构要提升对公司治理的认识,培育优秀的公司治理文化,根据公司的愿景、使命及定位,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治理架构、明确职责和权力边界。特别是要在公司治理建设中,逐步融入ESG理念,从环境、社会、治理全方位出发,建立一整套客观、可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快专业人才培养,防范长期运行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中国财富网

本文转自: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