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3日,广东省广州市获批成为全国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此后,当地以金融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为主线,以花都区为核心,稳妥有序推进各项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2019年以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以下简称“广州金融局”)加快在全市复制和推广经验、案例,全面推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构建立体式绿色金融发展政策体系
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需要有效政策指引。2019年7月1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绿色法人金融机构按实收资本规模给予最高不超过2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上年度绿色贷款余额增量达到25亿元(含)以上的银行机构,给予贷款余额增量0.02%的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将绿色金融人才纳入高层次金融人才目录并正在开展评定工作等内容。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则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手段,支持广州地区金融机构扩大绿色信贷投放,并对下一步在全市运用绿色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工具,服务各区城市三旧改造、金融产业升级等进行部署。
为强化部门牵头,广州金融局印发《推动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2019年工作方案》,作为各区开展绿色金融工作的指引。
花都区积极发挥核心作用,出台绿色金融“1+4”政策,通过企业落户、发债补贴、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绿色项目及绿色金融业务。结合花都区产业特色,从项目与环境等多维度研究制定多份规范性文件,为财政、金融等相关扶持政策落实以及金融市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花都区还将于近期印发实施绿色企业认定办法和绿色项目认定办法。
创新开发和复制推广多批次试点经验
创新开发产融对接系统。广州市依托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专门开发绿色金融板块,建成绿色企业和项目融资对接系统投入应用,为绿色项目申报、融资需求发布以及与金融机构对接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提高绿色金融对接绿色企业、项目的精准性、有效性。
开展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试点。以碳排放权为重点探索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试点。广州金融局支持指导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会同香港品质保证局、澳门银行公会共同制定《广东省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实施方案》和《广东省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构建基于林业碳汇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大湾区共同参与的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实施标准和林业碳汇生态补偿机制。
为向全市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成熟经验,广州金融局梳理了三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经验,包括:推出绿色供应链融资模式、设立安全生产责任险;建立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标准、构建基于林业碳汇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融资对接系统、建立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第三方绿色认证机构库。据悉,第四、第五批可复制推广的绿色金融经验正在梳理中。
为确保试点经验推广取得实效,全面掌握绿色金融发展动态,广州金融局一方面开展绿色金融培训,重点在绿色金融认证、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领域提高各区推进落实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加强跟踪监测,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及统计数据报送制度,各金融机构每月统计并报送绿色金融数据,每半年总结并报送绿色金融信息。
依托市场激发绿色金融创新活力
为进一步激发绿色金融创新活力,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先后将花都支行升格为绿色分行,广州银行新设绿色金融事业部,建设银行还在花都区设立全国首家绿色金融创新中心。截至2019年6月末,广州地区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为3037.81亿元。
此外,绿色企业融资渠道也在不断拓宽。近年来,广州地区企业相继发行全省首单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绿色中期票据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全国规模最大的绿色债券。目前,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和企业累计获批各类绿色债券达到593.56亿元,有效支持了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天然气利用、污水处理、造纸环保改造等重点领域和广州地区绿色产业。近期,广州金融局正积极探索发行绿色市政债券工作,进一步丰富内地绿色债券的品种和支持范围。支持广州地区绿色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维港环保科技成功在香港上市。依托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创新设立绿色环保板,截至6月末,绿色环保板首批挂牌企业达到65家、注册资本金规模约7.7亿元。
创新开发绿色保险产品。积极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传统绿色保险产品,截至6月末,花都区共有721家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风险保险。同时,积极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推出绿色保险产品。支持人保财险广州分公司探索开展碳交易履约保险。在花都试点推广建筑设施缺陷保险。
稳妥开展碳金融创新。深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着力推进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业务及林业碳普惠项目竞价业务,与香港、澳门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联合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抵质押业务和林业碳汇业务标准。截至6月末,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累计成交配额突破1.31亿吨,总成交金额超过25.59亿元。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