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生态环境部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节选(二)

>2019-3-12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1日(星期一)15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记者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李干杰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北京青年报北京头条客户端记者:我们注意到,中央环保督察开始以来,有一些地方政府因为担心被问责,他们开始出现了不分青红皂白紧急停产停业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来应对环保督察。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指出,对需要达标整改的企业,要给予合理的过渡期,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请问,生态环境部如何落实上述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有哪些举措来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再次发生?谢谢。

李干杰: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很重要。首先,我想讲明三点。第一,企业是污染防治的主体,依法履行环保责任,依法运行达标排放,这是应尽职责。生态环境部门作为监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依法监督,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这也是应尽职责,这一点不能混淆,不能含糊。第二,所谓一刀切指的是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平常不作为、不担当,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监督、年终考核开展的时候,就急急忙忙临时抱佛脚,采取一些敷衍的办法、应付的办法,也包括对一些需要达标改造的企业不给予合理的过渡期、整改时间,平时不闻不问,到了检查的时候,紧急要求停工停产停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第三,对于一刀切,我们的态度一直是非常鲜明的,坚决反对,坚决制止,严格禁止。一刀切是我们生态环境领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它既影响和损害了我们的形象和公信力,也损害了合法合规企业的基本权益。尽管这个问题,坦率地说在全国而言并不是普遍的、也不是主流,但是它确实在一些地方、一些时候是存在的、发生过,并且产生了十分不好的影响,所以我们坚决反对,坚决制止。

两年来,在这方面,我们实际上做了这样四项工作:第一是号召。不管大会小会,什么场合、什么活动,我们都是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要求大家不要这么做,因为这对于我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没好处,没有什么裨益,相反,影响很不好,一粒老鼠屎搞坏一锅汤。第二是规范。下发相关文件,明确对禁止一刀切提出要求。第三是查处。我们在开展环保督察、开展强化监督过程中,坚持双查,既查不作为、慢作为,又查乱作为、滥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就是该做的事、能做的事、容易做的事不做,滥作为、乱作为就是平常不做事,到时候就乱做,典型的一刀切。大家注意到,我们对外公布的一些典型案例中,两方面的案例都有。并且我们每查出一个案例,接到举报第一时间核查,第一时间纠正,查处以后也对媒体、对社会公开曝光,以起到警示作用。第四是带头。在我们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强化监督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有问题,交办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环保部门跟企业商量,也给予企业相应的整改时间,需要半个月就是半个月,需要一个月也可以,更长时间也可以,三个月也好甚至半年。包括我们在排污许可证制度改革过程中也是如此,对于那些未批先建的、还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的,也是先发许可证,在许可证里明确有个整改期限,整改期限也根据情况,有的短有的长。整改期限到了,如果还没做好,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应该说,我们做了这四项工作以后,号召规范查处带头,对于遏制和制止一刀切的现象还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在继续做好这四项工作的同时,还有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规范好环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在这方面做好工作,尤其是规范好自由裁量权的适用和监督工作。第二,我们还要增强服务意识和水平,既监督又帮扶,真真正正设身处地帮企业排忧解难,解决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环保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增进这方面的意识。总而言之,对一刀切我们是坚决反对、坚决制止的,后续在履行好职责、做好监管的同时,我们也会更多地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好他们面临的问题,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谢谢。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我从长江边来,我们想为长江而问。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湖北为长江大保护做了许多工作。请问部长,保护长江母亲河下一步有何考虑和安排?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有什么举措?谢谢。

李干杰:谢谢您的提问。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这几年,我们生态环境部会同沿江11个省市和相关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制定规划计划。先后制定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为抓好长江保护提供了基础和指南。第二,夯实地方责任。我们在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例行督察全覆盖的基础上,去年又对其中8个省开展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通过督察进一步夯实了地方的责任,传递了压力。第三,推动绿色发展。指导支持11个省市初步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同时还开展了三线一单实施方案的编制试点工作。所谓三线一单,指的是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第四,解决突出问题。

这两年我们抓住重点,推动相关工作,还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是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经过两年的时间,长江沿线县级以上城市饮水水源地一共1474个,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得到了整治,完成率达到99.9%二是黑臭水体的整治。这个大家也很关心,到目前为止,长江沿线省会以上城市的12家黑臭水体整治已经超过了90%,其他地级城市现在也在积极推进过程中。三是把长江沿线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非法倾倒、非法转移问题当成重点来进行专项整治,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去年我们排查出1308处,最后是1304处得到了很好的整改,完成了任务。四是开展绿盾行动。将长江流域作为重点,也推动解决了一批在自然保护区、其他各类保护地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生态环境影响和破坏问题。五是夯实基础,推动建立健全相关监测体系。另外,还组织开展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联合研究,向沿线58个地市派出专家组进行现场跟踪研究和对当地的技术指导,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我们必须要说,长江当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去年8月到11月,我们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方面组织了一支专门力量,到11个省市40几个地市进行了暗查、暗访、暗拍,发现了不少问题,统计下来有160多个。这些问题说实在的触目惊心,让人警醒,充分说明我们长江确实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形势还是非常严峻。

下一步,我们要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尤其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里面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落实,尽快能够见到成效。对生态环境部来讲,我们2019年主要抓八个方面的工作,有四个方面是前两年已经开展的,前面我已经给大家报告了成效。一是饮水水源地的保护,二是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三是绿盾相关行动,四是进一步深化清废行动,进一步排查和整治沿江的固体废弃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的问题。

除了这四项以外,还有四项新的工作:一是劣Ⅴ类水体专项整治。长江整个流域540个国控点,还有12个是劣Ⅴ类水体,我们要把这12个当成重点,来推动进行整治。二是入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三是三磷污染的专项整治。三磷指的是磷矿、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库,这个对长江的污染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四是11个省市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的专项整治。要把这新的四项工作一并做好。

您刚才的提问还有个生态补偿的问题。我们治理环境,一方面需要运用好行政和法治的手段,另外一方面也要运用好市场经济和技术手段。生态补偿恰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经济手段、市场手段,这些年我们也是一直在推动落实,从当年新安江的上下游补偿,到后来的汀江、韩江、九洲江、滦河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长江的生态补偿现在也在积极推动中,财政部会同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和其他相关部门在积极推动这项工作,我们联合下发了文件,也召开了会议进行部署。去年,中央财政资金拿出50亿元用于推动支持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扩大、深化、运用好生态补偿机制。谢谢。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这几年中国加大了环境监管力度,效果也比较明显,而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有一些声音提出,为了应对这个压力,环境监管力度是不是有所放宽了?您对此有哪些评论?谢谢。

李干杰: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实际上在今年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就是32日第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我记得就有记者提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只不过您讲的是有一种声音,他讲的是关于环保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讲环保搞一刀切,影响了经济发展,刚才有记者也提到了。第二种声音就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有些地方放宽了、放松了。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先生就此做了解答,我觉得那个解答非常好,我也完全赞成。这里我想补充说明强调三点。

第一,这两种声音反映的现象、情况确实在一些地方是存在的,是发生过的。但是,就全国而言,它不是主流,不是一个普遍现象。第二,对这两种现象、两种倾向、两种问题,我们生态环境部都是坚决反对的,发现了也是坚决制止,严肃查处。关于一刀切,刚才我已经说过了,很明确,见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含糊。关于第二种现象,我们当然也是坚决反对,因为它完全不符合中央的要求。刚才我也跟大家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讲得非常清楚,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这是很清楚的,所以我们坚决反对放松、放宽环境监管,我们也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把这个当做重点。如果发现哪些地方该做的事、能做的事,你不做,为了一时的利益,让保护为发展让路,那我们是盯住不放,该追责的要求严肃追责,非常清楚。第三,后续我们还会继续把这些工作做好,保持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在的力度和势头,确保能够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尽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至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打法,我在部长通道上也向各位进行了汇报,“4567”。我们一定继续把这“4567”贯彻好,争取能够见到更好的成效。谢谢。

 

英国路透社记者:我们关注到,目前很多地方企业还有地方政府呼吁想得到中央更多的治污方面的支持。在地方经济下滑的形势下,您对地方企业和政府达到他们的治污目标是否有信心?生态环境部会推出哪些具体措施来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参与污染治理?谢谢。

李干杰:谢谢您提的这个问题。确实,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方面取得了进展和成效,另一方面也确实面临的困难挑战还不小不少。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一定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好机遇、好条件也不少不小,甚至是更大更多。最起码,可以说我们面临的好机遇和条件有五个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历亲为、率先垂范,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和根本政治保障。同时,我们各地各部门、社会各界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也大幅提升。今非昔比,齐抓共管的局面,应该说已经基本形成。二是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源头上根本解决污染的问题。三是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形成的物资、技术,包括人才基础,这都有利于支持、支撑我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方面,大家注意到,前几天在财政部新闻记者会上,财政部领导宣布,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财政的支持今年将达到600亿元,同比增加35.9%。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领域推出了很多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释放的红利惠及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五是这些年通过反复探索、积累,我们形成了推动工作的一些好做法、好的工作策略和方法,这些正确的策略和方法能够切实推进好生态环境保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尽管压力不小、挑战很大,但是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下一步,关于如何支持地方和企业,我们也正在研究,准备采取一些新的举措,把过去的一些老措施继续坚持好、实施好,同时再采取一些新的改进措施、强化措施。在对地方的支持和帮扶方面,一是继续加大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强在技术方面进行帮扶。刚才我说了,长江经济带沿线58个地市我们都派了专家组。实际上在此之前,大气方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2+26”个城市,还有汾渭平原的11个城市都派了专家组下去支持,帮助地方解决他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继续加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强化监督工作。加强这些督察和监督,一方面督促,另一方面也是帮扶。比如说我们强化监督工作组下到各地以后,帮助地方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支持企业方面,我们也是准备采取三方面的措施。一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我们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意见,提出了15条重要举措,我们将逐一抓好落实。二是主动为企业治污提供技术上支持和帮助。有什么困难,我们帮他们找到一个合理解决的办法。三是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通过环境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建立完善,使企业绿色发展有更大的内在动力。从这几个方面帮助企业解决好环境问题,实现绿色发展。谢谢。

 

中国网记者:明年我国将承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其实去年的大会成果不多,但是中国依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成绩就有经验,中国可以给国际社会提供哪些宝贵的经验?明年大会上是否可以提供中国解决方案?大会的筹备情况也请介绍一下。谢谢。

李干杰:谢谢您的提问。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生命2010年,当时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我刚才讲的这句话就是当时的主题。当时我在环保部分管这块工作,所以我印象非常深刻。这也说明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我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非常重视,也取得了好的成效。2011年的时候,就成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制定印发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这个战略计划是管20年的,2011年到2030年。还深入开展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2011-2020年)。经过努力,应该说进展和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某种意义上讲,之所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能够在中国召开,这也充分说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和成效的肯定。

这些进展和成效,具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我们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了各类规划,并且在其中都是摆在重要位置来推动。第二,生物多样性就地和迁地保护都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我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已经达到了2750处,其中国家级的是474个。各类陆域自然保护地面积达到了170多万平方公里。应该说,通过这些保护措施,很好地保护了很多自然生态系统和大多数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并且通过这些保护措施,使得一些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种群得到了恢复,大熊猫就是其中最典型的。第三,启动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第四,我们长期把这个作为监督执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查处了许多违法违规问题。第五,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我们还着力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但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形势和污染防治一样,也不容乐观,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另外,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开发活动之间的一些矛盾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认真落实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明确的任务要求,包括要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的一些重大工程,进一步构建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进一步提高我们保护和监管的能力,做好生物多样性的调查、观测、评估。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公众、企业参与的渠道,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力争把我们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更多的成效,也为全球生物多性保护做出我们的贡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明年召开。这次大会很重要,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确定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同时还要确定未来十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战略。我们作为东道国,责任非常大,任务也很重,目前正在积极地协同、会同地方和相关部门抓紧筹备。筹备方案已经经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的审议,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启动。我们将尽全力履行好东道国的义务,尽力把这届大会办成一届顺利、圆满、成功的大会。谢谢。

 

整理来源:新华网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