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征求意见(一)丨关于推进绿色金融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2019-3-11

 

现将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起草的《关于推进绿色金融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布。公众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至:public@sino-gf.com.cn 的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建议。

 

全文如下:

关于推进绿色金融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201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总书记的话语,突显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也为未来鼓励和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

为进一步发挥江苏经济大省率先垂范作用,落实江苏在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沿海沿江沿边等规划中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要求,利用好全省民营经济和金融环境双重资源优势,不断推动全省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六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服务江苏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充分运用绿色金融等金融创新,着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金融、环境、技术等新挑战,现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民营经济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取得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高速增长也引起了诸如资源消耗较高、环境成本巨大等问题。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和基本共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恰逢其时,“两山”理论已成为了一场引领新时期转型发展的革命,成为了各地区和各领域的核心战略选择之一。

江苏省民营经济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微不足道”,到本世纪初与国资、外资“三足鼎立”,再到2010年左右开始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在实现经济增长、方便人民生活、吸纳就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如融资难度参差不齐、市场环境存在波动、转型升级快慢不一等客观现象的存在。

当下,自然资源日益稀缺、“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发生调整、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诉求依然强烈等因素相互叠加交织,给各地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挑战。江苏作为土地面积小、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省份,既要用好每一份资源、又要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产出,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唯一的选择,民营经济作为我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不例外。民营企业必须增加环保投入以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部分优质企业完成转型升级,部分企业落后乃至退出市场。这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在微观市场层面的表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经济发展体式格局转变下市场自然结果。应该说,推进民营经济的绿色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二、绿色金融协调优质资源助力绿色发展

(一)绿色金融定义

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其中对绿色金融的定义描述为: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即,相比于追求机构效益最大化的传统金融,绿色金融则是兼顾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金融。

(二)绿色金融助推民营经济绿色转型优势

1、稳定经济增长

根据国内相关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为实现国内绿色经济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预计绿色产业在未来5年内每年将至少需要2万亿元以上的投资,总额约占全年GDP总额的3%。在目前市场各环节价格体系无法充分反映污染项目负外部性和绿色项目正外部性的情况下,如何抑制对污染性行业的过度投资,吸引足够的社会资金配置到绿色产业,用有限的政府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来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充分发挥金融与生俱来的资源配置功能,起到污染项目过滤器、绿色项目润滑剂的作用,加快建设绿色金融,使之成为支持和推动社会绿色发展良好助力,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中,国家推动五省八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近两年时间,绿色金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当地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类经济主体向绿色转型,取得了丰硕成果。过去,民营经济在江苏又好又快发展中功不可没,当下,民营经济作为重要经济主体的地位不容置疑,未来,民营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不可替代。大量的产业规模诉求、良好的金融创新配置、蓬勃的民营经济发展,为未来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2、调整产业结构

绿色金融的体制化改革加快了绿色金融制度的创新速度。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向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链逐渐转移,引导资本从传统的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行业转移进入到环保和低污染的服务型行业。

同时,绿色金融可以为传统行业针对技术升级改造、新设备采购、扩展融资渠道提供相关支持,使信贷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环保节能等方向倾斜,完善产业结构治理,这对于各个行业领域实现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能源行业的能源消耗为例,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4-2015》预计,在绿色转型发展的基础上,中国2020年和2030年煤炭需求占比有望分别下降到58%和50%左右,清洁能源比重将随之显著增加。

3、优化资金配置

社会资金具有显著和强大的经济生命力,未来,社会资金将是国内绿色投资主要资金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今后国内政府性支出和财政收入的进一步减少,由政府主导的公共绿色投资仅占绿色投资总额10%-15%,其余85%-90%的绿色投资将由私人投资实现。

根据《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主要为实现三个目标:

    一是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二是降低污染性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三是提升投资者和企业的环境责任感和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偏好,促进投资者和企业承担环保的社会责任,从社会角度对绿色产业带来支持作用。

绿色金融以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ABS、绿色PPP及绿色租赁等,实现民营经济主体的资金配置要,帮助解决民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面对的转型升级挑战。

三、推进绿色金融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抢抓绿色金融政策窗口机遇期

2018年10月,江苏省环保厅、财政厅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环办〔2018〕413号),提出以省财政为主,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贴息、风险补偿等手段,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担保、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方面,用实际收益支持江苏省绿色金融发展。对标国内其他地区,我省这一文件的出台,抢抓先机、走在前列,获得了其他众多地区的关注、认可和效仿。这极大的增强了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产品对服务民营经济环保项目的热情,为建立绿色发展激励机制打下了非常良好的政策基础。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绿色金融政策窗口机遇期。

(二)充分发挥江苏绿金委平台功效

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简称:江苏绿金委)的成立,标志着全省在绿色金融方面和行业自律方面的又一重大体制机制创新。江苏绿金委协调资源、引进智库、推动创新,承担学术研究、教育培训、深层合作、咨询顾问、信息交流、会议论坛等职责,发挥政府、企业、高校、金融机构比较优势,特别在引导金融业与我省经济发展战略有效融合、互动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江苏绿金委从战略层面协调资源、沟通银企,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提供了长效保障,降低了信息成本,间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三)创新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融资渠道不畅是民营经济绿色发展的一大限制。在包括但不限于信贷、债券、保险、基金、ABS、PPP、租赁、指数等绿色产品领域的创新,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优化了审批流程,为传统行业针对技术升级改造、新设备采购、扩展融资渠道提供相关支持,使信贷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环保节能等方向倾斜,提高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水平完善产业结构治理。

(四)紧紧把握建立企业(项目)环境信用评级数据库的契机

当前,相关部门已开始对我省产业现状、产业规划进行摸排,江苏绿金委已会同相关部门讨论制订《江苏省绿色企业认定评价办法》、《江苏省绿色项目认定评价办法》、《江苏省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等三项办法,并依此建立绿色企业库、绿色项目库,认定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给与政策、财政扶持的工作一并提上日程。数据库的建立,将极大的方便金融机构核查企业(项目)质量,授信审批流程将大大缩减。在行业产业链纵横交错发展的形势驱动下,对企业的“绿色程度”进行评价,也有助于树立行业标杆,引导和规范工厂实施绿色制造,从而实现产业全面升级和优化,形成绿色全产业链纵向深入市场、横向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利用好绿色发展专项母基金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母基金能够较好地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服务领域可涵盖清洁能源、技术发明、健康产业和创意产业等四个方面,并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金融服务。以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推动民营经济绿色产业、高新产业的领军企业、创新企业的培育、成长、变革、及行业整合,在母基金之下,设立若干绿色产业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扩大投资,支持各项民营经济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六)用好研究机构、专业智库、高校的智力输出

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进一步探索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多方协同,多轮驱动,重点突破。江苏绿金委、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等一系列专业机构在绿色金融创新领域的探索和智力输出成果,有助于加快服务民营经济和金融机构两者的同步绿色转型升级。研究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也应当更好地为政府、企业及金融机构提供绿色产业、环保行业、绿色金融领域相关调研、规划、咨询、顾问、IT系统建设等服务,发挥各自在诸如大型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绿色产业投融资、金融产品创新、国际科技金融研究与实践、国内国际绿色产业兼并重组实战等方面的经验,努力为企业和金融机构选择最佳绿色解决方案和服务方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保障。

(七)导入绿色信贷第三方认证评估

发展绿色金融,金融机构自身素养十分重要。要不断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养,加强与第三方评级评估机构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对企业和项目进行资质审核和资产评估的严谨性和可靠性,增强绿色项目的规范性,保障绿色金融的项目选取切实符合省内绿色发展预期。要积极引导对绿色项目的消费投资偏好,在绿色公司债、绿色企业债、绿色金融债、绿色ABS债券评估认证服务,企业主体绿色评级、绿色项目评估认证及绿色企业(项目)数据库建设,绿色信贷分类统计、绿色信贷资产环境效益测算、绿色信贷系统改造升级、环境风险评估、环境信息披露等绿色银行规划建设咨询,社会责任报告编制要积极依托权威机构,不断提升项目的可信度,加快金融机构审批进度,缩短民营企业授信时间,使项目获得投资、获得贷款的机会也明显上升。评级公司要结合绿色项目的投资收益,确定合理的绿色项目评级标准和方法,参考债券相关评级机制,客观公正地给予相关评级。

(八)以企业ESG强制披露为契机,提升民营经济体内部管理

ESG作为一种责任投资理念,旨在帮助投资人理解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对于投资的重要影响。2018年7月,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绿色投资指引(试行)》,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实施ESG信息披露已有框架要求与时间表,2018-2019年为自愿披露,2020年1月起为强制披露。从海外投资产品和投资者结构来看,ESG投资注重长期价值,符合长期资本的投资理念,这有助于资本市场在逐步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引进境外长期稳定的资本投资。这将倒逼民营经济体加强ESG管理,增强国际竞争力,赢得国际声誉,以提升评级,降低资金成本,同时也将赢得国际长期资本的青睐。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