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绿色债券界定仍存差异

>2018-10-07

编者语:

巴曙松教授表示,从统计数量来看,中国的绿色债券发展已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目前中国有两套绿色债券的定义,且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也有差异,两种差异也造成了一些麻烦,还可以“进一步协调统一”。 敬请阅读。

 

受访人/巴曙松;记者/欧阳凯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启动至今已近3年,然而,绿色债券的界定难题一直未予解决。9月26日,在第六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巴曙松教授谈到,从统计数量来看,中国的绿色债券发展已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是它也存在着障碍,比如对绿色债券本身的界定,中国的主管机构之间、中国的主管机构与海外机构之间,就存在着一些界定上的差异。

 

记者注意到,201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分别发布绿色金融债相关公告与《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2015年版)》,启动了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改委和两大证券交易所也相继发布了关于绿色企业债和绿色公司债的相关文件。

 

绿债回报跑赢“大市”

 

从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美国、中国和法国的绿债发行量已经占到全球发行量的“半壁江山”。巴曙松引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绿色债券的发行量达到约1608亿美元,预计2018年可以达到2000亿~2500亿美元的水平。其中中国绿色债券发展引人注目,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的绿色债券市场,2017年发行量达到了2486亿元。

 

巴曙松提到,各国对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逐步地达成了共识,而且从统计数据来看,确实产生了非常巨大的融资需求,来自国际上的统计数据预计,未来15年需要90万亿美元。

 

强劲的融资需求和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在进一步推动着中国绿色债券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估计,要达到“十三五”期间国家的环境目标,每年的绿色投资规模至少要达到两万亿元。但业界估计财政资金只能覆盖这一规模的约15%,因此绝大部分的绿色投资需要来自社会资金,其中85%~90%由市场筹集。

 

巴曙松指出,目前市场上有四种全球性的绿色债券指数,其回报在对冲掉汇率、货币影响之后,高于全球相应的债券指数,说明它的回报是跑赢了“大市”的。对发行人来说,也享受到了比较低的融资成本。根据BIS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显示,2014~2017年,绿债的发行利率相对于传统债券有平均18个基点的折让,表明它的发行成本在市场需求推动下、市场的投资理念转变下有所降低。

 

绿色债券标准尚需协调统一

 

然而,目前中国有两套绿色债券的定义,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一个是国家发改委在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中的界定。

 

巴曙松表示,两者大致上是相同的,但是在符合条件的绿色资金的用途分类上尚有差别,这或会影响到贷款人、投资人对绿色项目的评估。

 

此外,国内的标准与国际的标准也有差异。巴曙松指出,主要差异在三个方面:一是符合条件的绿色资金用途的分类方面;二是用作偿还债务和一般的企业用途的上限;三是信息披露不太充分,国际的标准是要求一个外部的独立评估,即第二方意见或者第三方意见,但外部审查在国内的绿债的认定和定义里不是必须的。

 

“国内的界定和国际的标准之间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国际投资者的需求,同时也使得我们企业如果要利用离岸市场来发绿债的话,可能它的发行成本就受到影响。”巴曙松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3月,由中国人民银行和欧洲投资银行联合主办了“绿色债券-发展绿色金融的综合途径”研讨会,记者会上透露,欧洲投资银行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主管)将携手,共同开展中欧绿色债券标准一致化研究,如绿色项目领域的界定、绿色债券的认证、项目环境效益的评价、信息披露等。

 

“下一步就要看怎么进一步协调统一。”巴曙松表示。(完)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转自:绿色金融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