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交银研究 | 金融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1-11-15

11月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将生态环境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提出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在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方面,《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在环境高风险领域依法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相比2018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意见,本次《意见》还特别提出了要加快发展气候投融资,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加快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01

生态环境治理将大幅增加

环保投资需求

《意见》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达到8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9%左右,重污染天气、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些目标,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生态环境治理总体目标保持一致。

实现《意见》提出的生态环境治理目标,意味着将会产生巨额的环保投资需求,未来在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等绿色低碳产业领域需要大量技术创新和新增投资。有研究机构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将从“十三五”期间的十几万亿元,上升到70-100万亿元。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对达成“碳中和”目标进行过预测,以2度控温为目标,“十四五”期间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每年需要的投资将达到2万亿元,以后逐渐增长到每年5万亿元;若以1.5度为目标,每年的投资额在此基础上还会进一步增加38%左右。

02

金融从五个方面助力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保护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我国金融业和金融机构必须积极履行使命担当,充分发挥资金优势和风险管理优势,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增加金融供给,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1.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节能环保、生态环境治理企业在项目投资、技改和日常经营周转过程中,需要大量融资。“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链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其中大部分需要银行信贷支持。11月8日,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重点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领域,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商业银行应积极把握央行这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红利,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支持企业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满足气候投融资需求,助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2. 着力发展绿色债券。绿色债券能够为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提供新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碳中和”目标推动下,绿色债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相对于国债、企业债等品种,目前绿色债券体量仍然较小,截至2020年底我国绿色债券存量规模8775亿元,约占同期债券市场总量的0.77%。随着信用风险缓释凭证、担保增信等支持措施的推出,绿色债发行难度和成本有望下降,将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金融机构应加大力度发展绿色债券业务,积极支持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绿债融资,自身也可以择机发行绿色金融债,合力支持生态环境保护。

3. 积极参与绿色基金。绿色基金的资金来源广泛,可以汇集政府、机构以及私人资金,资金量充足,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大有可为。金融机构可以投资绿色基金,也可以为绿色基金的投资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支持生态环境治理。比如,交通银行认缴75亿元,参与发起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重点投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清洁能源等领域,满足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股权融资需求,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力。

4. 提升绿色保险覆盖率。绿色保险向绿色领域提供风险管理与资金支持,通过保险的风险调节作用,引导其行为方式与绿色发展目标相契合。保险资金较长的期限结构和多元的投资目标,能为绿色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目前,绿色保险的覆盖率较低,以针对气候风险的保险覆盖率为例,过去十年全球气候灾难引起的损失中只有30%被保险覆盖,剩余缺口大约有1.7万亿美元,未来气候风险领域的保险需求将会更大。金融机构要积极发展保险业务,特别是气候风险保险业务,充分发挥绿色保险的重要作用。

5. 支持环境交易市场。《意见》支持发挥市场在污染防治中的作用,未来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及市场化交易将加快发展。金融机构可以为环境交易市场建设以及市场主体参与交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使环境交易市场功能得到更好体现,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上海建设全国碳交易市场为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供碳金融基础服务、与碳交易各环节相关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创新碳资产抵质押融资、提供低碳转型贷款等,服务碳交易市场建设,满足参与主体对碳金融服务的需求。

03

支持长三角地区率先打赢

污染防治攻坚战

《意见》对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目标要求,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深化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比如在水污染治理方面,要求长三角等区域力争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目标。

长三角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带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势必也会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阶段。在落实中央战略部署方面,长三角地区应当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率先突破,金融业和金融机构要积极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多种绿色金融工具,加大力度支持长三角地区加快环境治理进程,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特别是,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要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的助力作用,积极推动要素跨域流动,构建优势互补、包容共进的新型经济体系,尽快建成全国绿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为尽早实现美丽中国战略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交通银行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