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标准化和绿色发展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提出的治国理政新战略。其中,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标准决定质量,没有高标准自然没有高质量,所以说标准化在助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2021年,在标准领域最大的事件莫过于,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颁发的标准化纲领性文件,在我国标准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值得关注的是,绿色发展在《纲要》占据了重要的一节,充分展现了标准化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战略地位。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同样绿色发展也需要创新驱动。其中,标准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创新则是提升标准水平的手段和动力。积极地将创新转化为标准,可以加速创新成果扩散,加快其市场化和产业化步伐,通过标准化所产生的乘法效应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引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因此,标准化在助力绿色发展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地位得以进一步提高,满足标准供给不足的问题
为逐步适应市场化经济的运行的需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标准供给地位逐步得到确立。1988年,在我国《标准化法》首次颁布时,虽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政府标准的企业标准,但要求企业标准须报政府备案。。此次修订后,新《标准化法》规定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制定标准(第19条),确认了企业、社会团体制定标准的自主权。
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新发展理念引入发展,各领域创新步伐提速、产品种类增加、新产品规模扩大,对产业的标准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传统的以国家行政方式供给标准的方式难以满足新发展形势下灵活多样、不断发展的标准需求。
《纲要》为下一步标准化改革创新提出了明确导向。与《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相比,《纲要》关于绿色发展的要求更为具体和详实,具体到了绿色发展的各个行业领域或专业方向,具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为实现以标准化推动和引领绿色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是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尚存在复杂的节能标准有待更新、碳排放核算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加快”碳达峰、碳中和”所需的核心、基础的标准建设,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评估生产、生活中能源使用情况、碳排放情况,也能全面客观评估各区域、各行业的碳排放情况,制定更为科学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和路径。此外,《纲要》还提到了“研究制定生态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可再生能源将在未来占据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如何实现这一转变面临巨大的挑战,完善标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拓宽标准化服务领域 ,满足新兴业态发展需要
当前,我国标准化发展比较好的是工业、工程建设领域,主要是之前《标准化法》对这些领域提出了要求,这与我国政府主导标准化资源密切相关。1988年《标准化法》第2条将制定标准的范围定在工业产品、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重要农产品,这是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实际制定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修订后的新《标准化法》第2条第1款规定:“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将制定标准的范围扩大到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纲要》提出,到2025年明确提出要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全覆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
在新的发展理念下,不仅要保护生态,还要实现生态价值,标准必须先行一步在其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当前,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可参照的标准并不完善,难以适应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需要新制定的标准较多。《纲要》明确了要“制定山水林田湖草沙多生态系统质量与经营利用标准,加快研究制定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系统服务与评价、生态承载力评估、生态资源评价与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效益评估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标准”。在“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中,这类标准正是在为生态价值实现做基础性的工作。
自然资源节约利用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摒弃以往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发展方式,需要在勘探、开采和利用等各环节界定适宜的“准线”,按照绿色发展的方式开展。构筑绿色生产标准就是要推动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涉及农业、工业、建筑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农业属于科技创新较为薄弱的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将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建筑领域适用绿色建筑的范围进一步拓宽,根据《纲要》内容,社区、村庄等生活场所也将按照绿色建造标准建设。
【三】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纲要》明确提出了产业链上下游标准要有效衔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有了全生命周期的标准,检验检测机构根据高标准要求对产品原料、零部件、生产环节等进行检测,能确保进入市场的产品符合规定的指标。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加强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管理,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以当前的风电行业为例,为了加速降低风电度电成本,行业内各整机厂商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大功率的机型,而与上游叶片、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企业为了适应整机厂商的不标准的型号要求,需要开发不同标准的零部件,对于行业造成巨大的研发成本的浪费。如果以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标准化的问题,形成供应链协调的标准化体系,可以整合行业的研发力量,加速风电设备向大型化发展,满足提速降成本的需求。
绿色发展是我国在新时期转变发展模式,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国已经在很多领域在产业链完整性方面非常具有优势。但是,由于缺乏全产业链的标准话语权,不能掌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仅仅是制造大国。未来,按照《纲要》提出的产业链标准化战略势,将有助形成更强大的竞争优势。
《纲要》明确了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生态旅游等绿色发展标准。从产业角度来讲,金融是支撑和服务产业发展,要适应新的产业、新的发展模式就需要建立新的金融模式。当前,绿色发展是发展的主旋律,那么绿色金融理应跟上发展的步伐。绿色金融标准作为绿色金融的根基应该优先建立,并且与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从金融风险管控的角度来看,金融企业应该以绿色金融标准为抓手,升级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有效管控转型过程中的金融风险。
【四】提高我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地位较弱制约着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高端价值的市场。据统计,全球共有80多万种标准,而真正成为国际标准的只有大约2%。虽然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但是我国主要按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生产全球所需的产品,承接了价值链最低的生产端。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企业已经吃了不少“三流公司”的苦头。
以华为为例,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也是主要从标准入手。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产业进程,华为于2014年开始逐步加大参与IEC国际标准的力度,逐步参与IEC市场战略局以及标准化管理局的工作中。成为市场战略局董事会成员,参与和推动系列产业白皮书,积极牵引对未来市场的技术趋势展望。标准已经成为引领华为冲击行业高地和扩大市场份额的一面旗帜。
《纲要》特别提出,国际标准组织成员,推动气候变化、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动植物卫生、绿色金融、数字领域等国际标准制定。
【五】以绿色消费标准倒逼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强化绿色消费标准引领。建立绿色产品消费标准是从需求侧倒逼产业绿色升级的有效手段。建立绿色产品分类和评价标准可以引导消费者形成购买绿色产品的消费习惯,促使企业多生产绿色产品,逐步提高绿色产品的比例。发展初期,群众对于绿色产品的辨识能力不高,以防个别企业乘机假冒绿色产品之名牟利,《纲要》提出了“规范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标识”。在绿色生活方面,已经有了节能节水、绿色采购、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标准,但是标准的影响力和实施情况不理想。作为使用公共资源的公共机构应该成为引领绿色发展的示范,《纲要》提出了“分类建立绿色公共机构评价标准,合理制定消耗定额和垃圾排放指标”,将推动公共机构率先走向绿色发展的方向,引领绿色发展的风尚。
总体来看,当前正处于绿色发展的初期,要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满足转型时期标准的数量不断增加和标准的质量不断提升的需求。可以预见,标准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将十分旺盛。随着绿色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推进,标准化存在巨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