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绿色动态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构建新发展格局 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文字实录

>2021-4-0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4月1日(星期四)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研究局局长王信、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构建新发展格局,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图片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全面的总体的部署,全会精神已经贯彻到“十四五”规划纲要之中,金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区域协调发展这项工作当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先生出席发布会与大家见面,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与刘行长一起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几位司局长,他们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先生、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先生。

下面我们先请刘桂平先生介绍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

经济大循环能够畅通的必要条件是供给与需求相互适配、区域以及城乡之间相互协调、国内与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其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和谐、政治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时期,人民银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会同有关部门,完善区域金融政策体系,积极推动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

一是坚持辩证思维,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一方面,人民银行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央银行职能,运用金融手段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水平,推动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另一方面,灵活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积极开展现代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构建完善现代普惠金融体系和绿色金融体系,带动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差异化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靶向施策。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探索总结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三是坚持内外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是金融高水平开放的试验田,同时也是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连接点。在国务院批复的21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实践中,金融开放创新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涵盖了跨境投融资便利化、金融制度供给优化、跨境金融服务创新等重要内容。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积极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力度,推动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区域金融改革格局。

一是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力度。因地制宜,持续推动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各项举措落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质量和效能。

二是继续统筹抓好区域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加强区域特色金融改革与创新,选择符合条件的地区推动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试点,深入探索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是继续推动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出发点,以金融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为重点,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谢谢大家!

陈文俊:谢谢刘桂平副行长,下面欢迎各位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的问题是,近年来我们看到人民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热点地区,以及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推出了众多区域金融改革的试点,我们比较关心的是这些试点现在取得了哪些进展?形成了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向全国推广?谢谢。

刘桂平:非常感谢您的提问,刚才我在开场白里面已经做了简要的介绍,结合您提的问题,我愿意做更详细的一个介绍。

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我们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序地根据我们央行的职能和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的部署来推进相关的工作。

我刚才在介绍有关区域发展的几大战略,可能我们的记者朋友也都注意到了,我说的顺序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几大战略的顺序,包括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我们要介绍近年来在区域发展中所推进的相关工作,我想从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明确的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的角度给各位记者朋友、新闻界的朋友们进行介绍。

一是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了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积极探索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有效模式。比方说在湖北武汉城市圈,就以构建服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渠道为核心,在武汉东湖的高新区探索了六个专项的发展模式,这六个专项是,机构设立、经营机制、金融产品、信息平台、直接融资、金融监管,相关探索经验已经在全国复制推广。

二是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积极推动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比如,加快推进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江三角洲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充分地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龙头辐射和带动作用。在金融“放管服”改革、征信机构协同监管、经济金融信息共享等方面成效明显。同时,我们在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创新了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的路径和模式,推动跨境移动支付便利化、代理见证开户试点、跨境理财通(现在正在推进的过程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的水平,在民生金融、跨境投融资的便利化、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三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六省(区)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这六个省区是浙江、江西、广东、贵州、甘肃和新疆,有的省区有两个,其中新疆我们还选择了三个地方在探索绿色金融的发展。到去年年末,这六省(区)九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状况给各位媒体的朋友们介绍两组数据。一组数据就是这六省(区)九地绿色贷款的余额已经达到2368.3亿,占六省(区)九地全部贷款余额的15.1%,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了4.3个百分点。第二组数据是六省(区)九地的绿色债券余额达到1350亿,同比增长66%。江西赣州新区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单经认证的绿色市政专项债券。广州市花都区创新了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

四是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推动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打造金融创新的新格局。现在全国已经有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现在探索在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主要有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简化经常和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结算流程等10余项本外币创新业务。

五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显著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浙江台州和河南兰考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有效地破解了“三农”和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浙江台州市形成了以专注实体,深耕小微,精准供给,稳健运行的小微金融服务经验;河南兰考县探索出了以数字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谢谢。

中国财经报记者: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请问人民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刘桂平: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想请我们研究局长王信先生回答。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谢谢您的问题。上海和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发展程度最高、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做好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去年2月份,正是在新冠疫情对中国社会冲击比较严重的时候,人民银行经过国务院的批准,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和上海市政府出台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里面涉及到30条重要举措,涵盖方方面面金融改革开放的内容。里面的一些重点、亮点包括绿色资产配置,就是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资产的配置,因为现在金融机构增加绿色金融资产、履行社会责任、可持续投资这些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意见》还涉及推动长三角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推动长三角征信一体化发展,这作为基础性工作,对于长三角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非常重要。《意见》还包括构建长三角普惠金融指标体系,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解决机制等。此外,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作为金融和科技都非常发达的地方,在科创领域也是走在全国前列,例如对于科创板上市,不管是企业申请方面,还是科创板最终上市方面,长三角地区在全国的占比都接近50%,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可以看出来长三角包括上海经济金融的重要性。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动《意见》落地,里面有很多措施需要我们花大功夫进一步加快落地。在推进长三角绿色金融发展、长三角征信一体化、长三角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设、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解决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发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谢谢。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记者:我想问一下央行如何去解决区域信贷资源分布不平衡的这种现象?另外一个问题是,现在中国的企业中长期贷款不断攀高,但是制造业的投资却是持续低迷的状态,请问分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去应对这个问题?

刘桂平:谢谢您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这个问题请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先生来回答。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谢谢你的问题。我们也关注到了制造业投资低迷的现象,2020年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2%,我们觉得这里面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受外部经济环境和疫情影响,制造业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贷款主要用于满足流动性资金需求,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信心还有待恢复。

第二是与产业结构调整有关。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比较快,但是这些制造业在整个制造业里面所占的比重还比较有限。

第三是制造业企业向轻资产方向发展,自身的投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制造业企业厂房设备由购买改为租赁,共享制造新业态也在逐步发展,这使得企业对投资的需求跟以前也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为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强化宏观审慎评估,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与其他的金融管理部门一道,多措并举推动了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大幅增长。2021年2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是5.62万亿,同比增长了38.8%,增速连续16个月保持了增长,逆转了前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一直低迷的态势,金融支持制造业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我们相信对于制造业的投资能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关于区域信贷投放平衡的问题,我们也关注到了,也在对相关的问题做更加深入的分析,也会相应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种状况,谢谢。

界面新闻记者: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请问“十四五”期间在健全现代货币框架支持高质量发展方面央行有哪些考虑?谢谢。

刘桂平:谢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请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来回答。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谢谢您的提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规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此必须保持币值稳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货币政策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的最终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货币币值稳定有对内和对外两方面的涵义,对内的涵义需要保持物价稳定,必须管好货币总闸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从而明确了货币政策框架的“锚”。近年来,人民银行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就是LPR改革,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明显提升,作为信贷市场的基准利率,LPR发挥了调节信贷供求,进而影响货币供应的重要作用,保持LPR在合理水平有利于稳住货币供应的“锚”。因此LPR既是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的重要一环,也是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LPR基于政策利率报价形成,人民银行通过完善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政策利率体系,引导以DR007为代表的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上下波动,健全从政策利率到LPR再到贷款实际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和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形成有机整体,共同构建了现代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币值稳定对外的涵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为此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引导社会预期,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谢谢。

来源:沟通交流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