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遥认为,“3060”目标的实现时间紧、任务重,仅依靠行政手段难以形成常态化的减排机制。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国际减排承诺来讲都是重要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工具。同时,“3060”目标制定也将对碳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加快碳市场建设进度,进一步增强碳市场活跃度,推动完善碳市场建设顶层设计,创新碳金融产品等。
当前生态环境部已出台一系列部门规章制度,但由于碳市场的建设、运行与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同时行业覆盖面广,单一部门的规章制度无法做到全面支撑,也不能设定严格的惩戒措施以减少违约行为。因此,王遥建议,应加快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内容,并完成相关立法,使得全国碳市场能够有法可依,推动各部门之间形成协调机制,保证全国碳市场各项政策长期稳定。
“当前全国碳市场制度框架虽已经基本确立,但仍需出台相关细则,进一步完善配额调控机制、核查工作、信用监管、联合惩戒等各项工作,补充完善碳市场制度体系。”王遥说,下一步,还要推动“总量控制交易(Cap and Trade)”机制发挥作用,在总量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交易机制的作用,鼓励更多利益相关方参与,形成市场流动性和有效的碳定价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碳市场的金融属性。
王遥表示,各试点碳市场的交易都是以履约交易为主,同时我国试点碳市场的配额总量设置大多相对宽松,且分配均以免费分配为主是形成这一情况的原因。王遥认为,为进一步提升碳市场活跃度,应主要从配额总量设定、配额分配制度、交易制度和交易主体等方面入手,通过更严格的总量控制、适当增加拍卖等有偿分配比例、覆盖更多类型的交易主体、探索交易品种创新和交易制度改革以实现交易形式多元化等方式推动形成更均匀的交易活动分布。
我国已经宣布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十四五”时期正是我国碳达峰的关键时期。王遥说,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为我国实现“3060”提供坚实支撑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在绿色金融标准、激励机制、产品创新、地方绿色金融实践等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初步建立了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综合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也应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作用,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完善、产品创新、加强政策激励与支持等方面入手,进一步绿色金融服务,助力“3060”目标实现。
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通过相关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和完善,进一步规范绿色金融业务,实现绿色金融实现商业可持续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厘清绿色项目边界,明确绿色投融资方向,可将资金引导到真正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和行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当前,绿色信贷仍在绿色金融产品中占据主要地位,其他产品的规模仍旧较小。此外,虽然出现了诸如环境权益抵质押贷款、绿色市政债、绿色融资担保基金、绿色建筑保险等创新产品,但其应用范围和场景比较有限,尚未大范围推广。因此,绿色金融应当在产品创新及推广应用方面下功夫,以此增强绿色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是加强政策激励与支持。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使得我国绿色金融实现了飞速发展。为了更好发挥出绿色金融的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应继续出台实质性的激励政策,如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提供贴息、发行补助、担保补贴,设立政策性的绿色产业基金等。
四是发展绿色金融科技。将科技与金融融合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因此,应通过建设和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科技作用,利用数字技术、金融科技等解决当前阻碍绿色金融发展的工具、方法学等问题,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服务,增强绿色金融对低碳转型的支持范围和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