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新闻动态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专家观点 | 中方企业是否具备国际绿色竞争力?

>2022-4-15

2020年,中国提出“2060碳中和”宏伟目标,与“2030碳达峰”共同组成“30·60目标”,正式开启产业经济全方位绿色升级转型。与此同时,在联合国的呼吁和敦促下,全球已有上百个国家做出了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承诺,纷纷布局绿色产业,共同推动未来数年内国际低碳经济新格局的构建。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之下,国际竞争环境的转变将为中国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中企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开展低碳转型,努力提升国际绿色竞争力,抓住“碳中和”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碳中和”不仅是一次世界经济的产业升级革命,也可能是一场国际关系的重新洗牌。全球各国在推进“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之中,将以此绿色新产业的投融资与贸易进出口为基础,建立全新的国际经贸往来与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国际经济绿色新格局。

首先,“碳中和”目标决定了清洁能源发电、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绿色产业将成为未来各国重点投入的热门领域,逐渐替代那些高污染、高消耗的落后产业。新产业、新技术、新标准等带来了全球低碳产业新布局,并带动国际贸易流向绿色循环。

其次,低碳新布局意味着国际合作关系将发生重大转变。当前,应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已逐渐成为关系到人类延续和超越本国利益的重要议题,各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上已基本达成共识,对于国际绿色产业的长期投资与合作具备潜在的巨大需求,将持续挖掘以“碳中和”为导向的新型战略合作机遇。

最后,与“碳中和”相关的绿色产业投融资将产生国际绿色金融新秩序。随着低碳经济成为主流,跨国资本将越来越青睐那些绿色技术先进与绿色产业发达的国家和企业,而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性与环境生态兼容性也将成为与盈利能力同等重要的投资参考指标。

全球“碳中和”经济格局为各国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国际绿色竞争环境,显著影响了跨国企业的战略决策,具体反映在以下两个层面:

从宏观层面,国际竞争规则将发生转变。为确保“碳中和”目标顺利进行,各国纷纷为具备绿色低碳特征的新兴产业制定扶持计划、贸易进出口政策、市场准入与投融资规则等。政策环境的变化意味着企业参与国际绿色竞争需遵循新的规则,尤其体现在绿色项目的认定、环境信息披露的规范、绿色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范围和力度等方面。

从微观层面,企业竞争方式将发生转变。“碳中和”进程不仅决定了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流导向,也持续倒逼各国开展行业绿色升级转型。为此,绿色竞争将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的侧重点将向绿色低碳领域不断倾斜,持续扩大绿色技术授权转让市场,并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目标作为提升竞争优势的重点方向,吸引绿色资金再度投入产业绿色正向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不断开展对外投资,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推动了内外经济的循环联动。而面对新时代的“碳中和”国际竞争,中企应进一步挖掘优势,提升绿色竞争力,具体来看,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重要工作:

第一,有条件的大企业应努力制定“碳中和”策略,合理规划企业减排路径,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升级,提高绿色产业的上下游合作,推动绿色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全面打通。

第二,应增强绿色项目的透明度,在海外绿色投融资过程中不断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扩大披露范围、提升披露质量,并考虑引入绿色项目的专项财务核算制度以及把绿色资产纳入企业公开的资产负债表之中。

第三,各国正努力发挥绿色金融对于低碳经济的服务职能,中企应抓住绿色金融蓬勃发展的红利,积极开展国际绿色融资工作,例如与国际绿色基金和投资机构建立紧密合作等,同时注重提升绿色项目的融资吸引力。

第四,必须重视和加强“碳中和”进程下的国际气候环境风险管理工作。在全球绿色转型的背景之下,企业不仅要面临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风险与政策风险,也要应对自身开展绿色升级转型的成本风险。为此,中企应强化环境风险的管理能力,广泛运用绿色衍生品、防灾基金等各类金融工具防范风险,不断提高自身应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增强气候防御力。

作者刘锦涛 系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