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不仅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将深刻改变国内经济生活,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转型。对于这一愿景具体如何落实,两会代表委员近日纷纷展开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人民银行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
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提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下,交通运输业作为第三大碳排行业,节能减排刻不容缓。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认为,碳中和路线的推进,可以引导和带动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甚至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绿色改造。
绿色金融在行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既向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绿色金融发展本身的一大机遇。
陈雨露表示,经多年发展,中国的绿色金融已有良好基础,发展走在国际前列。“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将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和人民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深刻变化,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陈雨露解释道,所谓“三大功能”,主要是指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一是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强制披露、绿色评价、行业自律、产品创新等,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二是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绿色和棕色资产风险权重调整等工具,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三是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通过交易为排碳合理定价。
要发挥好这“三大功能”,他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
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人民银行遵循“国内统一、国际接轨”原则,重点聚焦气候变化、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三大领域,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目前,绿色金融统计制度逐步完善,多项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取得重大进展,中欧绿色金融标准对照研究工作即将完成,为规范绿色金融业务、确保绿色金融实现商业可持续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持续推动金融机构、证券发行人、公共部门分类提升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和规范性。人民银行组织研发的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信息直连,提升了绿色金融业务监管的有效性。
三是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贴息奖补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资产配置、强化环境风险管理,有利于提升金融业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
四是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通过鼓励产品创新、完善发行制度、规范交易流程、提升透明度,我国目前已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下一步将继续推动产品创新和市场稳健发展。
五是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方面,我国积极利用各类多双边平台及合作机制推动绿色金融合作和国际交流,提升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产品、市场的认可和参与程度。
交通运输如何低碳化
道路交通在交通运输业的整体碳排放中,占比高达84%,沈南鹏认为,道路交通理应成为减排的重要发力点。为尽早实现交通运输业碳达峰,加强低碳交通系统建设,应进一步发挥AI等技术优势,提供道路交通疏堵减排的解决方案。
他具体提出,构建低碳道路交通网络,应注重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的数字化赋能,推动对快速减碳的创新应用。首先,控制私家车交通需求是深度减排的重点方向,AI和网联化可引导降低私家车使用强度;其次,拥堵和城市规划不足也会加剧排放,AI可促进道路运行效能加速优化;再次道路移动源的排放监测核算难度较大,车联网和大数据可提供技术支撑。
对于公共交通领域“低碳化”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东航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绍勇也深有感触,他表示,民航业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体现,但当前面临的一些因素也直接影响着民航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的制定及实施。
一是面临资源配套瓶颈。近十年来民航可用空域资源供给不足和配套保障措施不完善,不仅影响航班运行效率和客户体验,而且增加了碳排放。“根据相关数据测算,全民航每减少1分钟滑行等待时间,每年可减少19.4万小时等待时间,减少油耗约4400吨,折合碳排放1.37万吨。”
二是面临国际谈判压力。刘绍勇透露,目前,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航空协会提出的全球航空碳减排抵消机制的目标和实施方案,未能充分尊重各国发展实情和能力,容易造成国际航空业不公平竞争。“鉴于航空运输企业的国际化特性,行业主管部门需参与国际航空碳减排市场机制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以及国际谈判工作。”
三是面临碳减排壁垒。民航业受飞机、发动机等技术制约,以及空域、机场等运行条件和协同机制制约,航空公司自身减排手段有限;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应用同样受到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市场供需因素的影响;市场碳补偿机制将直接推升企业的碳成本。
因此,刘绍勇建议,在制定中国民航发展的碳排放指导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中国民航的发展实际,保持行业发展与控制碳排放的平衡;同时加快实施空域改革,推广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经验,提升机队运行效率,推动可持续燃料、飞机等新技术变革。
此外,刘绍勇还建议根据国家相关部委碳市场建设整体部署,由行业拟定纳入国际、国内碳市场的进程计划,拟定行业碳排放统计、监测、报告和配额分配等相关制度,促进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并建立航空业碳排放交易管理平台,利用各类资源尽早实现民航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科技企业“绿色改造”
在生态环保领域连续多年提出建议后,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表示,当前推动我国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推动我国科技企业实现碳中和,意义不仅在于科技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是鼓励科技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创新,以碳中和为契机,倒逼我国低碳技术转型。具体而言,一方面,集中力量攻克能源互联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等低碳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和产业互联网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向低碳、绿色、循环方向发展。”马化腾认为。
据记者了解,今年1月腾讯正式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成为首批启动碳中和规划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在两会上,马化腾提出了多项具体建议,包括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完善绿电采购途径,鼓励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分布式能源项目等;搭牢碳中和配套基础设施,推动碳中和市场化;加快绿色技术研发,推动绿色数据中心等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建立一批高技术高能效“碳中和数据中心”;出台科技企业碳中和指导意见,鼓励科技企业设立碳中和承诺和目标等。
同为高科技企业的一员,杨元庆则建议,首先,应完善绿色低碳法规标准制定;其次,鼓励企业制定长期低碳发展战略和碳中和路线图;再次,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推动行业企业绿色数据核查与评价;最后,加强源头治理,带动供应链低碳绿色发展。
按照联想此前公开的信息,该公司承诺到2030年将与热能和电力相关的排放减少一半,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