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新闻动态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鲁政委:“双碳”背景下的可持续金融发展的四大新趋势

>2023-1-09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可持续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今天主要介绍四大发展趋势,第一,转型金融和绿色金融成为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第二,从承诺到实施:碳核算的重要性凸显。第三,“双碳”主战场:能源领域的新变化。第四,共同富裕下的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 

 如果将其称之为发展新趋势的话,这些新趋势都是由于从承诺到实施所引发的新变化。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在国际上无论是绿色金融还是可持续金融,都是从民间先发展起来的。当它仅仅作为自愿的一个行为时,就没有人设定过多的考核目标,也没有人仔细去计算,因为发自内心这么做的时候自己就有内驱力,不需要太多的监督。但是当它变成全球锚定的“碳中和”目标,一旦有了这样一个承诺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它能够被落实。 

 趋势一,转型金融、绿色金融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显然我们都知道传统的绿色金融是支持“纯绿”领域,包括基本不排碳的领域,或者近乎于不排碳的领域。如果真的要走到2050年、2060年,将现在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体系转型到几乎不排碳,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目前高碳排放的这些产业、行业的排放量降下来,哪怕不是一步降到位,能够降一点,我们就离目标更近一点。所以,我们早期强调的是绿色金融,而现在更重要的就是转型金融,降低高碳排行业的碳排放水平。 

 我们看到G20已经成立了一个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来讨论这个问题,讨论对于转型金融该用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制定、该怎样进行信息披露、有哪些转型的金融工具可以支持、在这个过程中要为这些转型提供什么样的激励措施,还包括要考虑由高碳排转型到低碳排的过程中有没有可能造成对社会其他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失业,怎么能够平稳转换,这就涉及到公正转型的问题。 

 除了国际上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外,我们国内人民银行一直在这个领域进行着比较领先积极的努力,提到要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中国的绿色金融在自上而下的推动之下,已经从过去的追随者变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领跑者,所以我们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现在在新的转型金融领域,我们可以充分借鉴这些做法和经验。未来相对于已经比较成熟的绿色金融来说,转型金融和绿色金融一起会成为我们支持双碳目标实现的两个支柱。 

 趋势二,从承诺到实施:碳核算的重要性开始凸显。承诺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而是逐步完成的,显然这个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核算和监测。我们看到不同的机构都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比如说G20的可持续金融报告已经提到关注如何提高金融机构净零承诺的可信度。联合国净零银行业联盟关注银行业金融机构目标的设定,并要求从 2030 年起每 5 年设定一次中间目标,同时每年披露排放情况。联合国对每个国家承诺的自主减排目标,也要求至少每五年更新一次。此外,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作为为企业设定科学减碳目标和路径提供指导的工具方法之一,今年4月也发布了《金融机构科学净零目标设定》基础性文件,指导金融机构科学设定减碳目标和路径,今年11月,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和兴业研究公司挂牌在北京的兴业碳金融研究院共同翻译完成了该基础性文件的中文译本。 

 所有过去很多自下而上的民间的核算机构的探索,现在越来越有收敛的趋势,因为我们要变成能够约束各国的一个行为,约束各个国家不同的市场主体的行为,也就是企业金融机构的行为。要解决对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主体行为的统一核算问题,需要采用共同的术语,同时大家要披露,且披露的科目要是一样的,最后做到披露的横向可比、纵向可比。我们发现在国际上有什么做到了这一点呢?就是每一家机构都披露的财务报表,我们不能讲做到100%横向可比、纵向可比,至少在大家能接受的颗粒度上的确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财务报告的标准是由谁制定的呢?是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制定的,现在我们看到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已经在要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成立一个国际可持续标准委员会ISSB来制定一套全面统一的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标准的全球基准,如果未来这个标准出台后,我们会看到每一个主体有两份报表,一份报表就是财务报表,一份报表就是跟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可持续相关信息报表,如果再往下做一步,还要看到跟温室气体排放报表有关的对应的价值变化。 

 都说绿色很好,但是很多的金融机构做了绿色业务好像估值也没有提高,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个技术专家表示,因为现在这套核算体系下绿色对应的价值没有能够被计算出来,对应的估值体系没有容纳绿色相关、碳中和有关的这一部分。随着碳核算报告向前推进,这个问题最终会逐步得到解决。 

 从我们国内来讲,我们国家也开始加快完善碳核算体系,我们看到在今年的8月份国家发改委、统计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提出了包括区域、行业、产品、清单在内的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体系。是不是算到百分之百精确很难讲,但是最后一定出现的是我们借助于一些参数,即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当我们把基础数据输入后就能够大致推算出最终有多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了核算更准确,国家发改委和统计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总量控制范围。过去我们是根据消耗多少煤炭和原油倒推出来排放多少二氧化碳,但是很多煤炭和原油没有作为燃料用能,而是原料用能,其二氧化碳排放远低于燃料用能,用过去简单的用消耗总量去推算是不够准确的。 

 趋势三,“双碳”主战场:能源领域的新变化。过去当我们讲到可持续发展的时候,由于我们不需要有一个硬性的约束达标,所以就没有人觉得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而现在有了“双碳”目标之后,我们需要要不断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在温室气体排放当中如果穿透了看,九成左右来自于能源的排放。什么叫做穿透了看呢?比如说这座大楼,如果它盖好了,不要照明、热水、制冷,它就没有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只要这些都要,从直接去观测它建筑的碳排就很高,建筑碳排放穿透了来看,绝大部分来自于能源碳排。我们要解决能源未来迈向碳中和过程中零碳化的问题,可以选用什么样的能源呢?我们都知道光伏,我们也知道风电,我们也知道比如说生物质能、潮汐能、水电,但是这次俄乌冲突带来的新的思考是如何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既解决能源稳定性的问题,还能解决能源的自给。核电是一种目前看来非常稳定的能源,但是过去由于发生过福岛核电这样的事故,大家始终怀疑核电能不能持续安全运行,以及关于核废料的处理问题。这次俄乌冲突在可持续能源领域最大的变化是欧盟已经将核能列入绿色能源的行业,这将改变全球对核电的看法。我国“十四五”规划当时对核电讲的是“安全、稳妥推进沿海核电建设”,就表明对核电我们还是非常谨慎,非常的保守。二十大报告则是“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我们的态度已经实现明显的改变,这是一个新的变化。核电模块化小型堆,被各国认为是未来新的发展方向。 

 比这个更重要的在“双碳”目标下能源领域的新变化是电力市场的改革,如果我们认为能源是未来能不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的话,现在装了很多光伏和风电,尤其是光伏,但看看发电的占比,火电还在70%左右,风电的占比比光伏还要高一点。为什么装了这么多新能源,我们现在还越来越缺电,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有人说是电网不能很好地消纳波动性的问题,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讲是这样的。但是我一直困惑的是,如果从自然科学极限来讲,我们现有的电网技术水平能够消纳新能源的比例应该是多少?没有人回答过。我们要激励电网,让它竭尽所能消纳尽可能多的新能源,经济学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合理定价。我们现在在考虑到底储能该谁建?该电网来建还是该新能源发电厂来建?其实想这些是多余的,只要合理定价,储能能赚到钱,自然有很多你想不到的主体自发来建储能。由此折射出目前电力市场将会是未来的一个巨大市场,也是未来我们在实现“双碳”目标当中价格机制改革攻坚的堡垒。哪个领域还可以断半个小时的电没问题?如果电力市场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但是它很复杂,不仅仅是普遍商品,还有物理性质的要求,还要解决有没有含碳的问题,要解决不同领域的碳避免被重复计量的问题。 

 以前在资本市场投资的领域,首先关注电能不能低成本发出来,所以风电、光伏很重要,发出来还有波动,所以接下来要解决储能的问题,除了传统的抽水蓄能,还包括作为智慧电网最早期的发展的雏形,就是我们讲的虚拟电厂,这些都会成为未来资本关注的新的领域。 

 趋势四,共同富裕下的绿色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富裕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普惠金融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在这其中,新的能源或者可持续的能源能够为普惠金融做出积极的贡献,首先,我们看到风光大基地的建设,大部分都在西部,建成之后无论是把产业搬过去,还是把电送到东边来,都帮他们带来了收入,有利于缩小东西部的发展差距,这是普惠的一部分。其次,我们看到最近几年也很热的关于分布式的光伏,分布式光伏解决了每家低成本用电和收入的问题,这是另一方面的普惠,此外还有在农业领域的部分地区开展了绿色普惠金融的创新实践。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暨十周年活动现场演讲整理而成)

  (意见领袖 |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