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新闻动态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加快构建中国转型金融体系迫在眉睫

>2023-3-07

在气候问题的外在约束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开展投融资业务推动棕色产业绿色转型成为各国在经济活动中的必经之路,也是部分国家实现自身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2022年,受能源危机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的绿色转型与碳中和进程遇到了深度挑战,但中国实现了逆势上扬,不仅国内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再创新高,也在国际社会积极引领全球绿色转型进程,尤其是以自身积累的先进经验带动了全球转型金融的新发展方向。

2022年11月15日至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批准了中国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提交的《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报告》,其中包括《G20转型金融框架》等重要内容,中国在转型金融领域的界定标准、信息披露、工具设计等方面的细则将成为各方借鉴和参考的首要标杆,这有助于各国在转型标准和国际合作的互联互认互通,开创了制度型开放的绿色创新。得益于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入实质进展后的理念与实践创新,中国势必会挖掘转型金融活动的潜在动能,为符合产业经济绿色转型目标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全球经济进入转型时代

产业升级是经济主体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必然经历的过程,广泛运用清洁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排放是21世纪产业升级的新方向,这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进而绿色和可持续投融资逐渐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流领域,全球正式进入绿色转型新时代。凭借顶层政策设计优势与高度的执行力,中国通过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思想构建高韧性的先进经济体。

中国高度重视转型问题,并大力发展和布局绿色金融推动“产业绿化”过程。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0月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达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年中绿色债券余额也超过1.3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同时,央行此前设立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也已带动减少碳排放量超8000万吨。借助绿色金融市场的优势基础,中国进一步布局转型金融以拓展绿色金融对传统高排放综合行业的支持。

当前,转型金融相对处于起步阶段,全球多个国家对转型金融均有不同的界定,例如日本侧重于为难以减排的部门提供融资,而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则明确对于气候减缓的支持。而对于中国而言,结合中国自身的产业发展进程与特征,可以看出,转型金融在中国是一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需求下,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基本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首要目标,借助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所带动的科技创新与产业投融资等具体手段,引导和推动高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生产方式向低碳、清洁、节能、环保等可持续特征所转变,充分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活动。符合这些基础特征的金融活动,都可以看作转型金融,最后都将作用于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长远目标。

中国积极推进全球转型金融的标准化进程,2021年11月,央行与欧盟委员会共同发布《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引导国内金融机构开展海外绿色转型融资,而《G20转型金融框架》则进一步扩大了可持续金融市场,充分发挥中国的标准和模式引领作用,依赖和借助转型金融提供的服务带动国际绿色投融资合作,实现明确的低碳减排效果。

二、转型金融与中国双碳目标的结合

中国双碳目标为全行业经济带来了绿色转型的基本要求,发展绿色清洁产业是为绿色发展做加法,扩大绿色产业的增量,那么转型活动对于高排放行业相当于为其做减法,作用于棕色产业的存量。

从整体来看,中国绿色产业投资规模逐渐增大,2021年已达到2.8万亿,但除此以外仍有相当一部分规模的产业不具备绿色属性,绿色金融尚未完全覆盖到这些非绿或者浅绿的行业,但这些行业却是推进双碳目标所不可忽视的核心领域。而以2022年20.9万亿元规模的绿色贷款余额估计,其约占人民币贷款余额总量的9.96%,相当于还有90%的实体经济主体不在绿色贷款的支持范围,而这些主体所在的部分产业确实具备绿色转型的基本需求,若要实现从棕色向浅绿再到深绿的转变,现有绿色产业目录则尚未能完全覆盖到这些高碳领域,这使得转型金融在中国未来的绿色发展进程中将大有作为,不仅成为高排放行业寻求变革的机遇,也是金融机构在转型金融业务中加强与实体经济“绿色粘性”的重要途径。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产业经济绿色转型的过程还伴随着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基本要求,这使得高碳行业在双碳进程中应当实现以不牺牲生产规模和质量、不减缓经济增长、不影响能源安全格局等稳定目标为前提,有序开展高碳行业的转型活动,而转型金融为此提供了各种绿色项目和绿色融资支持。可以说,转型金融或将成为棕色行业在双碳目标下的重要出路。

最后,构建具备中国特色的转型金融体系,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践化:一是转型金融与气候投融资等在地方的发展,有助于双碳目标的细化,处理好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二是转型金融通过覆盖到绿色金融尚未或者未来较难覆盖到的高排放产业,有助于平衡绿色产业增量和棕色产业存量的融资需求,处理好发展和减排之间的关系;三是转型金融对转型主体提供了长期限、可持续的融资支持,这有助于平衡其长期绿色资金需求和短期环境与排放约束之间的矛盾,这三对关系同样也是双碳目标所要处理好的基础矛盾,转型金融与中国双碳进程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与绑定。

转型金融的未来实践与突破

但转型金融相比于绿色金融,具备其不可或缺的理念与实践价值。加快构建中国转型金融体系,不仅是双碳目标从政策宣讲走向实质进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引领全球绿色金融标准改革与升级的重要领域。未来,中国金融界在转型金融领域的实践探索将实现更多的突破性进展。

首先,转型金融是高碳经济主体的机遇与出路,高碳行业或企业受限于没有足够的转型资金支持,或没有向绿色产业过渡的技术或条件,或面临较大的转型风险,其对于转型金融业务具备不可或缺的重大需求。在积极抓住转型金融业务机遇的基础上,高碳企业还可进一步考虑碳金融与转型金融联合布局与发力,在借助碳金融发挥碳排放权的融资价值、盘活碳资产并参与金融服务创新的同时,发挥转型金融的积极作用,平衡棕色资产和高碳产业的转型风险,实现在双碳目标下的减污降碳与绿色转型“软着陆”。

其次,提升转型活动的标准化和透明度,是金融机构开展转型金融业务布局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国领衔全球绿色转型进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型金融对于金融机构提升面向高碳经济主体和项目的棕色资产识别、环境效益核算、碳足迹追踪、ESG信息披露等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金融机构建立并完善对棕色资产绿色化过程的基础标准和方案。为实现这一目标,转型金融业务将成为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推动力,有利于金融业开展单位绿色资产减排效益的综合测算,为中国双碳阶段性目标的制定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最后,转型金融在未来的具体实践过程之中,还应实现对高碳行业转型所存在的两大不确定性的防范:

一是防范或克服转型金融业务在高碳经济主体或项目中的最终转型成果不确定性。转型相关产品和业务需要与这些传统高碳排放行业企业转型的实际情况高度挂钩,避免资金与减排目标脱钩造成系统性风险,并且在当前中国绿色转型目标的道路上,各行业领域的绿色低碳升级是一场持久战,在此背景下,转型金融相关产品的期限就要考虑到企业低碳化转型的长期性特点。

二是防范并避免高碳经济主体在转型金融业务中存在的“洗绿”、“漂绿”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前者意味着非绿行业通过“绿色包装”获得绿色融资抢占了其他主体的融资机会,后者意味着获得绿色资金的主体在缺乏后期环境监管的条件下将资金用于非绿领域。为推动绿色发展务实、不走偏、不走样,转型金融未来应不断促进企业将目标集中在传统棕色业务存量的转型上去,防范“逆向转型”类的系统性风险。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