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IIGF观点 | 我国智慧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2021-1-25

2021年1月6日,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现代旅游业体系、现代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体系等事关文旅事业长远发展的三大体系,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把智慧旅游推向新的高度,会上还重点提出智慧文旅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智慧旅游”这一创新概念在2010年被提出。原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中国旅游主题确定为“智慧旅游年”表明我国智慧旅游时代的正式到来。2020年11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发展格局下“互联网+旅游”带来新一轮政策利好。《意见》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数字化发展”新要求在旅游领域的重要体现,为“十四五”时期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指引,指明了旅游业与互联网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方向。

 

一、我国智慧文旅产业的时代机遇

 

旅游业是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新科技最好的应用场景。智慧文旅依托旅游禀赋,围绕文化资源,实现文旅产业的数字化重构。2015年1月,原国家旅游局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智慧旅游是游客市场需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是驱动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趋势。近年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的同时,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VR/AR、区块链、物联网等等智能技术的变革,已成为优化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一)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019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规模保持稳步增长(见图1)。收入规模从2010年1.57万亿,增长到2019年的6.63万亿,同比增长11.1%。自2014年以来,旅游业占国家GDP总量保持10%以上,不仅对GDP的综合贡献逐年增加,产品业态也在逐渐丰富(见图2)。可见,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面发展起到拉动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1]。

 

图片

图1  2010年-2019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规模

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图片

图2  2014年-2019年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及比重

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显示,2010年-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达60.0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

 

图片

图3  2010年-2019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规模

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图片

图4  2010年-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规模

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二)文化与旅游融合,延长文化旅游体验的产业价值链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而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与旅游具有很强的融合性,文旅发展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作用。旅游作为文化最大的消费市场,有利于提升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以及影响力。同时,文化为旅游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为旅游的产品化升级赋予了内涵。从产业融合的视角来看,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要求从过去各自提供文化艺术产品、观光游览产品到将文化内核以体验的形式展示给旅游者,更大程度地实现顾客价值。旅游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载体,为文化的产业化提供了手段和渠道。文化和旅游融合助推了消费升级新动力。2019年,文旅融合战略稳步推进,文旅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文旅休闲日益成为人民生活刚需,文化和旅游消费更趋日常化,引导消费升级新方向。银联商务数据显示,2019 年国庆假日期间重点博物馆、大型主题乐园、古街与古镇为全国热门文化和旅游景区品类,消费人次同比增长达 22.9%,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感知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方式。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文旅融合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数字化催化文旅产业新业态 

 

随着文化和旅游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数字经济加速了产品和市场从形式到内容的结构性变化,数字产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众多新的文旅产业业态以及新的模式结构。数字化的各种资讯和内容产品加速了相关产业的联动,而旅游业有极其丰富的应用场景、极强的跨界能力以及庞大的产业规模,因此无论是在物理反应层面还是在化学反应层面,都催生出许多新业态、新产品,实现了数字文化产品消费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新格局。

 

图片

图5 智慧旅游的应用

资料来源:公开网络资料

 

疫情推动旅游业智慧化发展。疫情后,文旅产业复苏程度成为直接体现经济复苏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此次疫情驱使甚至“迫使”政府、企业、社会管理部门全面数据化,“无人服务”、“虚拟现实”、“智能导览”、“数据监测”成为各大旅游企业和景区智慧旅游建设的基本要求。从美团实践中推行的交通智慧出行(智行码)、公共场所在线化管理(安心码)、疫情防控通行(畅行码)到餐饮酒店景区“无接触”服务产品,旅游产业上下游链条的智慧化程度将大大推动智慧化水平,也为在线旅游平台将来发挥更大的空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基建”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升级发展的强力突破。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现有的社会化数字支撑力度不足,成为文旅产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前置障碍。“新基建”对于文旅产业来说,既有战略意义也有战术作用。对于今年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文旅产业来说,“新基建”打开了新局面,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打造社会化数字生态,使得共享的交通、住宿、出入境、金融消费等朝着越来越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发展,为文旅产业的智慧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我国智慧文旅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5年,国家旅游局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智慧旅游建设的任务包括夯实智慧旅游发展信息化基础、建立完善旅游信息基础数据平台、建立游客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智慧旅游管理体系、构建智慧旅游营销体系、推动智慧旅游产业发展、加强示范标准建设、加快创新融合发展、建立景区门票预约制度、推进数据开放共享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面对大众旅游消费新需求,旅游业如何从资源与劳动依托转向技术与创新驱动,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旅游”是旅游业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推动器。要通过深化“互联网+旅游”,构建起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旅游经济体系,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文旅融合中的数字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游客对于旅游体验和旅游信息服务的要求在逐步提高。以现代科技为主要手段的智慧文旅,通过智慧系统感知和使用各类旅游信息,实现旅游服务、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体验的智能化。智慧文旅是对文化传播方式及旅游业态模式的变革。

 

智慧文旅核心是融合。智慧文旅既是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也是信息技术与文旅的融合。从业态融合视角看,智慧文旅既是文旅产业内诸多业态的融合,同时也是文旅产业与社会各行业的跨界融合。从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历程看,正是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才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发展,也让大规模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成为可能。伴随着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的深度渗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边界将逐步打破,两大产业也将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所以说,智慧文旅的核心是融合。从供给端来看,企业需要通过数据分析研判,对消费群体进行精准画像,快速地将产品和服务信息送达消费者,也可以面向新需求,研发新产品。在分众和个性为代表的消费时代,需求侧的预定、预约、消费和评价,供给侧的平台化和分散资源的聚集能力,都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与支撑。

 

智慧文旅的支撑是科技。当前,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践证明,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已成为驱动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面对消费需求多样化和消费方式快速变化的挑战,文旅产业越来越需要以数字化科技为支撑,通过信息手段来了解消费需求规模、结构和方式。从需求端来看,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通过携程、去哪儿、马蜂窝、驴妈妈、穷游等APP,就可以顺利完成目的地信息获取、交通线路查询,机票、住宿及景区门票预定,目的地美食、娱乐等项目的筛选,轻松自如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图片

图6   智慧文旅生态环境图

 

(二) 文旅融合中的在线旅游业

 

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其中,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3.73亿,较2018年底减少3705万,占网民整体的41.3%。而2019年6月,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4.18亿,较2018年底增长814万,占网民整体的48.9%。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短期来看,在线旅行预订行业受到较大冲击,用户规模大幅下降;中长期来看,随着疫情逐渐好转至结束,在线旅行预订行业有望进入反弹期[2]。

 

图片

图7 2015.12-2020.3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数据来源:CNNIC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13年到2016年交易规模均保持在30%以上的增速,在线旅游交易规模从2013年的2180.3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0866.5亿元。整体来看,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在加速进入标准化、品质化建设,在线旅游行业的精细化运营有所成效。[3]

 

图片

图8 2015-2019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

数据来源:易观智库

 

(三)文旅融合中的实践场景

 

科技赋能下,数字化应用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旅游智慧化业态为文旅发展提供了多样性的环境支撑,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

 

 “云游览”为提升旅游体验提供工具。传统的文旅行业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的颠覆性革命,VR/AR、AI、5G等数字化技术向旅行预订应用场景渗透,实现虚拟景区游览,提升消费体验。在信息技术助推下,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不断带来体验场景、消费场景的创新。比如北京首家线上博物馆就是基于AR技术创新游客体验,不仅为消费者提供展品观看,而且给消费者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感。深圳欢乐谷打造5G+体验乐园,增加基于5G传输的VR、AR、4K全景、全息影像游乐体验产品,推出园内交通工具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客服机器人、MR体验式导览等新模式。在提供更多更深层次的文旅体验产品方面,随着技术的升级和运用更加娴熟,潜力将被更多释放。

 

数字化产业为文旅资源提供新手段。国家对于以敦煌为代表的国粹的保护非常重视,近年正积极拥抱数字化产业,推动产业改革。如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共同推出的“数字供养人”计划,通过数字技术的传播创新,既传播了文化精品,又有力地吸引了年轻人参与到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播中来。故宫联合腾讯地图、腾讯云小微语音助手落地的“玩转故宫”的小程序,解决了游览全程智能覆盖、“无接触”导览的传统景区痛点问题。

 

智慧旅游平台为旅游提供安全保障。安全是旅游服务的底线,也是以景区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尤其是在防疫常态化的状态下,智慧旅游平台可有效实施并实时监控旅游目的地的安全、应急、安保等,并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实现科学决策和智能化运营协同。“一机游云南”项目中的“一键投诉”,就是为游客提供安全指导,为管理者提供智能化工具,有效地保障了网络安全。

 

三、我国智慧文旅发展面临的问题

 

2019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41号)提出要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提升消费便捷程度;对文旅科技融合“着墨”不少,其中重要内容包括“促进产业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当前,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协同推进、融合发展,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文化产业成为优化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途径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在《2020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再次提出了“科技改变旅游”的观点。在他看来,“在运用科技创新推动旅游发展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说,如何利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智慧旅游、推进旅游服务便利化?如何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如何利用互联网、数字化等技术手段发展线上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业态多元化?

 

第一,技术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阻碍智慧旅游发展的几大因素中,供应商的问题最为显著也最难解决,技术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智慧旅游建设相关技术投入不足,许多适配于智慧旅游的技术并没有引入到建设中。在已有的智慧旅游景区中,一些技术并没有发挥作用,存在不匹配、闲置现象,技术与智慧旅游融合度有待提高。由于当前大多文旅企业是通过互联网起家,资源供给端数字化水平较低,因此整体文旅行业数字化发展仍有待提高。

 

第二,智慧文旅还没有形成持续的盈利模式。一个行业发展是否成熟,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看它能不能形成持续的盈利模式。智慧文旅发展至今,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低技术门槛、过度竞争、资本过多涌入引起的无效投资,导致产能过剩、信息过剩和价值稀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上线智慧旅游项目,也是捆绑式的玩法。相关资料显示,国内盈利的文旅项目近八成实质是地产项目,通过文旅项目低成本获得土地使用权,旅游投资本身或许不产生利润,核心利润由地产业务带来,这样的畸形发展,使得智慧旅游难以真正获得良性发展。正是由于产业链割裂、盈利模式不明晰等原因,也导致了行业内部资金流动难度较大、项目超额收益不显著、创新乏力,制约了资本参与文旅产业链的积极性。

 

第三,文旅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粗放发展问题也日益突出。对智慧文旅的认知和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亟需构建一套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化体系。2015,原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了引导和推动我国智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企业、旅游目的地等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是,智慧文旅的标准是什么?目前还缺乏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行业标准体系,这也导致各地智慧文旅建设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存在重开发轻规划或先开发后规划,有些地区或景点甚至为了发展智慧旅游居然专门开发APP和大数据平台,投资巨大,但回报率不高,给景区运营增加负担。

 

第四,对于智慧文旅来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是社会化产业数据融合的问题。因此,智慧文旅是否“智慧”的关键一点是数据融合。但在当前的环境下,数据孤岛与应用孤岛现象并存,对于数据生产的企业来讲,这些数据被少数大型企业和超级平台垄断,共享严重割裂,互联互通不足,导致整个行业产业链难以闭合,不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跨行业数据融通问题始终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可以讲,“新基建”是翘首期盼的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新基建”有可能推动建立一个普适化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和应用体系。

 

四、推动我国智慧文旅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化和旅游消费正成为消费的重要抓手。顶层设计层面,给文旅与科技的融合提供了政策导向和地方推动落地的空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文旅产业,成为各级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和景区的现实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成为2020年影响我国文旅产业的“黑天鹅”事件,给文旅产业带来了巨大损失。面对疫情困境以及所导致的经营环境的变化,智慧文旅成为修补疫情所带来的文旅经济缺口的关键路径,在疫情防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展现出强大的成长潜力,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智慧文旅无疑将成为后疫情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升旅游企业在线化、数字化水平。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正在改变旅游业态,而疫情防控使得互联网不管在深度还是广度,对旅游业的催动作用都更加明显。一方面,通过与在线电子导览优质的内容服务供应商合作,为各类供应商提供服务,以产品知识、数据分析、销售技巧等专业知识技术的输入,帮助供应商提升内功,增强自身产品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另一方面,适应文旅融合趋势,通过与各类要素整合提供服务。从B端重新整合行业,融合更多类型的企业业态,联通文化、旅游、农业、休闲、教育、康养、娱乐以及互联网、金融、媒体等产业和要素,强化引导;从在线旅行平台到智能旅行管家转变升级,为C端提供更高用户价值,包括行前咨询讯息、攻略输入,行中内容分享、社区互动,行后评价反馈、体验改进等,以更多要素和内容的运营合作,形成用户端更强的黏性。同时,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挖掘消费链条短板,为政府优化政策环境服务。

 

二是加强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文旅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升信息科学技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与渗透。2020年11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为促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旅游业健康发展,会议确定了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措施。一是支持建设智慧旅游景区,普及电子地图、语音导览等服务,打造特色景区数字展览馆等,推动道路、旅游厕所等数字化建设。二是鼓励景区加大线上营销力度,引导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出台规范发展互联网+旅游民宿的措施。通过将数字化应用于景区和酒店等文旅基础设施建设上,既能保持传统优势,又能拓展新消费增长点。而5G时代的到来,无疑为景区服务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0年9月底,中国累计建设5G基站69万个,终端连接数已超过1.6亿户。5G的高带宽能支持更高的信号传输效率,使得沉浸式旅游体验成为了可能,游客行前可用VR预览景区环境,辅助旅行决策,行中可以进行目的地互动,及时分享景观视频。同时,结合新基建战略方向中提及的依托“互联网+”“数字+”“智能+”,升级文旅等基础设施体系,智慧旅游将具备更多的硬件基础设施条件支撑。

 

三是加强资金支持。政府公共资金的投入对于引导智慧文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要整合原有文化系统和旅游系统的各项专项资金,完善公共资金的使用,并建立智慧文旅发展的专项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智慧文旅发展示范项目、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发挥各地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和旅游产业基金的撬动和带动作用,引导担保公司为智慧文旅提供融资担保。另外,在我国的文旅产业中,更多的市场主体是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可以动用,一旦发生重大危机,可能会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所以,有必要探索建立行业互助基金,在重大危机时刻,可以保护旅游者的权益,同时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四是构建信息标准化体系,规避“信息孤岛”。文化和旅游部在安排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中强调,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机制。在规划、设计智慧旅游信息系统时,政府应加强智慧旅游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如何整合旅游资源数据库突破“信息孤岛”瓶颈。创新旅游标准实施方法和评价机制,要把握好平衡资源、投入产出、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等方面的关系,最终建成一个循环的信息生态系统。智慧旅游应用的核心是为游客提供有价值、互动感知的旅游信息,信息服务平台是信息生产、分解、分配、传递的基本场所,是各种信息技术应用集成的聚焦地,在信息生态系统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在国内智慧旅游示范城市建设中必须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打造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最后,在未来的旅游规划之中,应当更加重视对旅游者身体健康数据的收集,以确保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的生命安全,真正实现安全旅游。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EB/OL].http://travel.people.com.cn/n1/2017/0113/c41570-29021642.html,2017-01-1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P020200428399188064169.pdf,2020-04-28.

[3]易观分析.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年度综合分析2020[EB/OL].https://www.analysys.cn/article/detail/20019710,2020-03-18.

 

 

作者:

徐晓娜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养老金融实验室助理,智慧健康试点小组成员,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教师,南开大学人口经济学博士

 

任国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数据库)主任,课题组组长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新媒体编辑:蒙格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