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发展进程的加快,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已成为金融机构和各大企业越来越关注的新兴领域。企业要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中实现新增长,或多或少地需要在财务与盈利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环境影响与社会责任,这也成为当下金融市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关注热点。在全球经济低碳化的推动下,ESG投资对于金融市场而言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关键机遇,已成为银行业在技术升级、业务增量、产品创新等领域的增长引擎,是银行业实现绿色业务转型的新拐点。
全球ESG市场日趋成熟
近年来,ESG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逐渐成熟,并迅速成长为国际绿色投融资的重点领域。根据全球可持续投资联盟提供的数据,2020年初全球ESG投资规模已达35.30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速13.02%,显著高于全球总资产年化6.01%的符合增速。当前,气候问题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首要议题,应对气候变化及实现低碳减排目标所需的资金缺口较大,至少需要百万亿美元规模的资金才能顺利达成21世纪全球碳中和进程。在此背景下,ESG为企业和金融界提供了充分的业务增量和创新活力。
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是碳中和目标以及绿色发展进程在微观上的推行主体。ESG市场的迅速发展,与绿色产业的市场化前景密不可分,具备环境适应性的投融资活动,其潜在价值不断得到发掘,这使得ESG投资展现出了相比于传统业务而言更具备吸引力的无形价值和前景。在国内外碳中和等气候目标的需求下,企业作为低碳转型的行动主体,越来越需要思考如何在行业布局和业务推行上实现长期主义和可持续发展,并且平衡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关系。这其中的关键点就在于企业战略,即企业要在全球变革期中尽快思索如何实现自身的环境目标,甚至是碳中和,以及在变革中寻求自身在公司治理模式中的改变。
相比于因变局而产生的从外向内的被动改变,寻求主观能动性成为了探索出路的重要途径。在难以逆转的气候治理与转型浪潮下,越来越严格的气候环境约束正在压缩企业的能源与经营自主性,从而企业仅考虑盈利并不足以应对客观变化。种种因素推进了企业布局ESG业务的必要性,如果将环境影响、社会责任等因素充分考虑到经营过程之中,那么企业在信用评价、政策利用等方面就会占据先机和优势。
而从银行业层面来看,符合ESG的理念与业务创新是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践行绿色金融实践的催化剂:金融机构可对企业开展ESG评价以作为财务状况与经营能力的补充,企业可开展ESG信息统计和披露工作并推进投资策略转型,各类金融市场主体也可开展ESG相关的投融资活动。
ESG业务的优势前景
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进程,是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现代化,而绿色现代化在银企关系中的实践,可以借助ESG推进,这使得ESG投资或将成为银行业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主流业务之一,是银行业在绿色业务转型过程中的核心领域。
首先,ESG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的环境责任与治理等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与绿色金融的目标相协同,ESG投资活动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环境需求。挖掘ESG业务的盈利属性有助于激发企业的正外部性作用,而ESG与绿色金融创新相结合是未来的一大趋势,ESG投资为企业提供了绿色转型应当符合的一些基础方向,而这些过程匹配且符合金融业绿色业务的扩展需求,也有利于绿色金融的理念与实践创新。
其次,在公司治理层面,ESG所需求的对环境披露质量的推进是建立现代化绿色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企业有动力改进经营与管理模式,在气候变化与产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探索思索如何实现自身的转型。全球气候问题约束了头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投资者有更多的途径了解企业的某些经营决策是否符合生态环境要求,也可前瞻性地了解到企业未来的绿色盈利能力是否符合当前资产组合的配置需求,这反向激励了企业在ESG公司治理中的战略创新。
最后,企业提升ESG评级获得银行业简介融资,以及企业在直接融资过程中面对市场投资者,都是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之间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需要处理的新型关系:比如银行业的绿色转型如何实现与企业的ESG转型目标兼容,投资者的盈利预期如何实现与企业的环境需求兼容。那么ESG在其中则有潜力带动绿色金融层次性制度设计,为企业和银行业提供了更多的绿色业务联系渠道。
未来银行业ESG的发展方向
ESG将为银行业未来绿色战略布局提供深度价值,金融市场与社会各界在环境与社会问题的参与度将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不断提升。为此,金融业应当找准未来ESG投资的趋势和方向,优化绿色资源配置。
从银企关系来看,银行业应当不断提升及推进自身与企业对ESG业务的主动性与参与度。据安永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中披露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比例约为30%,企业开展ESG披露的主动性有所不足,且信息披露的质量并不高,那么就需要借助ESG业务实现企业对资信水平的升级,同步进行银行业的信用体系绿色升级,使信用水平与效益水品逐渐与ESG环境影响挂钩。
而在理念与业务升级上,一是银行业应当开启金融理念的升级,改善并创新一些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使之符合ESG的环境与社会需求;二是提升企业与银行业的绿色金融业务粘性,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有意愿为了维持良好的绿色金融合作模式与绿色业务经营效益去提升ESG信息披露的工作质量;三是可持续发展的效益本身是企业的加分项,随着绿色粘性的增强,可持续发展上的部分缺陷可能会成为企业在金融业务中的减分项,而可持续效益对应的无形收益将逐渐转为化有形收益,这为ESG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良好基础。
最后,ESG的发展方向应当与双碳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协同,银行业绿色转型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我国绿色实体产业的发展,这使得ESG未来有趋势成为企业在绿色资产配置中的核心资产,这不仅是面对高碳资产搁浅风险下的客观需求,也是企业寻求风险分散和资产多元化的主观动力。此外,随着绿色发展的主流化、规范化和常态化,ESG投资本身具备的稳健性和长期性将在金融市场中展现出更多的吸引力,不仅可以成为养老、慈善等社会福利资金在投资选择上的优先配置对象;也可以通过ESG本身的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理念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正外部性经营活动,优化社会三次分配,尤其是对那些受气候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或其他“气候敏感性”群体提供绿色援助和支持。作者刘锦涛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原文刊登于《中国银行保险报》2023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