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3年全国碳市场价格指数与碳金融大会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带来《完善全国碳市场建设,推动碳管理体系创新》主题演讲,围绕2023年碳市场主要工作、2023年碳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工作、2024年工作计划等方面展开分享。
(一)2023年碳市场主要工作
2023年,第二履约周期工作有序开展。随着碳配额分配和履约规则优化,企业履约积极性提高,履约率进一步提升,碳市场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自2023年8月起,全国碳市场价格持续呈现上升趋势,成交量存在明显履约驱动现象。相比第一履约期,第二履约期碳价波动幅度明显偏大,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市场活跃度不断提升。
2023年,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市场重启。2023年10月19日,生态环境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从2012年CCER交易开启,至2017年暂停新项目受理,CCER再度启动。2023年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首批包括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在内的四项CCER方法学。
2023年,碳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即将出台。条例在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数据质量管理、强化法律责任等多方面进一步完善修改,是利用市场机制来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优势在于以较低的成本来实现管理目标,它也是实现双碳目标重要的核心的政策工具。2024年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审议通过。
2023年,碳市场宣传活动全方位开展,专家齐聚,观点荟萃。2023年4月20-21日,由中国节能协会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主办的2023首届中国碳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2023年10月19日,首届双碳服务大会暨碳管理体系合作伙伴大会在常州成功举办。2023年11月8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和生态环境部联合举办“中国碳市场大会2023·上海”。
(二)2023年碳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工作
第一,数字化碳管理体系服务系统建设基本完成。逐步构建包含碳管理体系评定系统、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碳资产管理系统、数字化协同系统、国际绿色贸易服务系统等在内的碳管理体系综合服务系统。以碳管理体系为基础,相继开展了数字化碳管理体系服务平台建设、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建设、碳盘查数字平台建设等。
第二,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正式上线。2023年10月14日上午,淮海经济区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项目在徐州签约,为出口企业提供碳盘查、碳足迹认证等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竞争力。2023年10月19日,在首届双碳服务大会暨碳管理体系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了国际绿色贸易服务平台,平台涉及碳盘查及碳足迹认证服务、碳中和抵消服务、碳标签服务等主要功能。
第三,碳管理体系相关系列标准陆续发布。会上,宾晖提到,《园区碳中和管理体系通用要求》已经提交报批稿,将正式发布;《火力发电企业碳管理要求》上海地方标准正在送审,预期2024年完成。2023年12月29日,《园区碳中和管理体系通用要求》标准正式发布,并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第四,新增百家企业参与碳管理体系建设之中。2023年,国网泰州、上海外三、上电漕泾、林洋光伏、兴澄特钢等多家企业陆续完成EATNS碳管理体系评定工作。南京钢铁、亨通集团、巨石股份等大型企业相继启动贯标。截至目前,已有几百家企业参与EATNS碳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多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地方优秀企业参与。
第五,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支持。在原有城市基础上,今年新增徐州市、温州市、台州市合作项目落地。徐州市出台《徐州市开展碳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及金融领域应用试点实施方案》,支持试点。上海经信委出台《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2023年上海市工业通信碳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鼓励企业(园区)按照碳管理体系标准开展碳管理体系建设。
(三)2024年工作计划
第一,进一步推动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制度规范的出台与修订,构建并夯实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法律基础,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为支撑的制度体系。
第二,通过扩大行业范围、优化交易机制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强化市场功能。坚持稳中求进,优先纳入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大、产能过剩严重、减污降碳协同潜力大、数据质量基础好的行业,成熟一个、纳入一个。逐步丰富交易主体、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研究建立市场调节机制,提升市场活力,保障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
第三,各方积极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市场。2023年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有关工作事项安排的通告》,全国统一CCER交易系统将上线运行,方法学、第三方机构等多角度都将有所突破。
第四,全面推广数字化碳中和园区。通过定标准、重实践、建平台、扩场景、育能力多途径推广数字化碳中和园区,推动地方产业低碳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