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政策速递 | 聚焦“十四五”|三条红线不能碰,深圳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典范

>2021-1-04

“把自然生态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基底,依据生态格局统筹生产生活布局,率先建成绿色低碳、美丽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城市。”

日前,深圳发布《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如何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给出了具体规划,未来,深圳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实施“山海连城计划”, 推进建设“千园之城”

“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素来是深圳经济发展路上的三条硬约束。

十四五期间,这三条红线将得到进一步落实。

《建议》提出,确定城市承载力上限和适宜空间,促进全域生态网络空间结构更加稳定。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共治原则,推进生态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推动生态游憩连廊建设,构建蓝绿共生、城海交融、水城融合的生态格局。持续推进“千园之城”建设,打造花景道路、花漾街区、花园路口,建成世界著名花城。

此外,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推进河库湿地和红树林湿地保育。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严格落实海洋生态红线管理制度,推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育和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立区域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外来物种管控。

治水从“治污”迈向“提质”,打造全市域雨污分流

强化系统管理,突出资源节约、减少排污、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实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生态环境联防共治。

《建议》提出,以打造全市域雨污分流为核心,构建全要素治理、全周期管理、全流域统筹的治水体系,加快恢复河流生态功能,实现治水从“治污”迈向“提质”。

据悉,深圳将实施新一轮绿化提升行动,高质量建设江河安澜、秀水长清的万里碧道,推进江河湖海生态保护治理;精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统筹臭氧和PM2.5协同治理,深入实施移动源、工业源、扬尘源、生活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加强土壤污染预防、风险管控和修复监管;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健全噪声污染源头防控机制。

实施“绿色建造”,建设“无废城市”

“绿色低碳发展”是深圳历来倡导的一大理念。不久前,在第八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深圳再次强调要推动生态产业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

《建议》提出,深圳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平台作用,加强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市场应用,培育一批绿色领军企业。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资源、高效储能等产业,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示范园区。

实施“绿色建造”行动,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加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推进能源结构清洁化,加快发展智能电网,建设绿色清洁能源中心等重要平台。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探索实施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示范工程。

《建议》指出,引导全民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治理。打造全国节水典范城市,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加强再生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