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新闻动态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张逊:以ESG厚植发展底蕴,重塑商业价值

>2024-6-04

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对于可持续发展与ESG在中国商业领域的主流化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上海市商务委也发布了《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年)》,成为全国首个ESG区域行动方案,显示出政府对于引导企业和相关市场主体开展ESG行动的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与ESG,正在成为企业的时代命题和价值共识。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CST)记者专访了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咨询董事总经理、可持续发展业务主管张逊,深入探讨ESG视角下的商业发展与变革,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把握ESG发展新趋势,并对开展ESG行动带来更多指导和启发。

CST:相比可持续发展理念,ESG深入企业业务与管理层面,对企业价值的评估更强调从股东利益视角转变为利益相关方视角,是否将变革商业的底层逻辑,重构商业与社会的关系?

张逊:ESG这颗石子正在持续泛起涟漪,对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影响和改变是全面而深刻的。在ESG视角下,企业需要重新思考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定位企业于社会的价值。这不仅仅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需要意识到其对消费者、社会和环境的责任,价值导向要从“创造商业价值”向“创造社会价值”转变。企业不仅有商业角色,还有其社会角色,要推动共赢, 不能“透支明天”。企业做好ESG工作的关键在于将其纳入企业战略,关联自身的业务核心。

CST:企业应该如何开展ESG战略管理和业务融合?

张逊:首先我想强调,将ESG融入企业战略和业务,是正确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ESG也会沿着数字化转型类似的道路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新的数字化转型”。在业务发展战略上,埃森哲曾提出“明智转向”, 包括三个维度:一是夯实原有业务,二是转变业务方式,三是滋养新的业务。这对于ESG管理同样适用—— 首先,找到ESG能够为企业带来哪些机会点、增长点,促进现有业务;其次,以ESG视角改变现有业务的做事方式,创造新的价值;最后,在前两项的保障下寻求新的业务机会,以ESG为导向进行业务创新。在这个过程中,ESG应该被视为企业发展的一个要素,需要从战略方向、体系建设、业务规划、措施保障、人才能力及理念转变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整体规划,有序推进,最终实现企业重塑。

CST:随着政策持续加码,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正在从“选答题”变成“必答题”,中国企业该如何由内而外做好信息披露?

张逊:我们提出三点建议。首先,应该将“可持续议题管理”转变为“可持续价值管理”。目前,ESG管理的起步通常是进行实质性议题分析,但识别出的重点议题往往是点状的、分散的。而可持续价值管理的出发点是定位可持续发展对企业价值增值的锚点,从顶层战略规划的视角来看问题。这就需要转变思路和方法,从被动式的“识别—分析—应对”的可持续议题管理方式, 转变为主动的战略性思维,进而开展可持续价值管理。

其次,从内部管理角度,要从“职能驱动的部门管理” 转变为“面向未来的战略管理”,前瞻可能的外部约束条件,提前布局,并建立相应的组织、人员和技术保障。最后,从组织架构角度,要从“建立可持续管理体系”转变为“企业的全面重塑”,让ESG从一个专项职能或部门,转变为“通体”的组织基因,深度融入企业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一条业务线。当然,第一步还是要“从无到有”,有专门的人员或机构来负责ESG相关工作,但未来的方向一定是让所有部门、每条业务线都融入ESG要求。只有真正转变理念、形成体系、融合到业务中,ESG管理才能够产生可持续价值。

在规划可持续信息披露时,企业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披露内容的相关性和重要性,确保所披露的信息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ESG绩效和成果;披露频率和渠道的选择,以便及时、有效地向利益相关方传递企业的ESG信息;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避免因信息披露不当而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尤其要重视避免“两张皮”现象,其所给企业带来的惩罚和负面影响将不亚于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失真。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