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绿金回顾 | 2020 年江苏省绿色金融优秀论文:《绿色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实践》回顾

>2020-12-18

 

 
 
 
 

 
 
 
 

 
 
 
 

12月12日,由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南京江北新区财政局、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和南京江北新区科技投资集团联合主办的“谋划‘十四五’新发展,开创绿色金融新篇章 2020江苏省绿色金融年度峰会”在南京江北新区隆重举行。大会上,为十大绿色金融杰出机构、十大绿色金融创新案例、十大绿色金融优秀论文授牌证书。现将优秀论文进行逐一刊发,供大家学习参考

绿色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实践

                                      ——以“生态净水技术”推广为例

沈玉红  (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着力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生态文明,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奋勇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我们要坚决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充分认识形成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掠夺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过去。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而绿色发展的思想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才能根植于中华大地。这是我们中小学开展相关课程开发的原因,也是我们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水污染的治理是迫切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国投入运营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厂,现已经成为世界上污水处理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但我国主要以修建城镇污水处理厂来治污的方式,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尽管有助于缓解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湖泊里藻类爆发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意味着富营养化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水质也还没有达到清洁状态。此外,几乎所有人口集中的城市、乡镇都已经建了污水处理厂,因此通过扩建或新建污水厂来进一步控制水污染的空间已非常有限。于是人们开始运用生态净水技术的方法对污水进行治理,或许这更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和环境保护的初衷。什么是生态净水技术呢?生态净水技术是指利用生态系统原理,采取各种方法修复受损伤的水体生态系统,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基于以上思考,我和我的团队在新科学教育研究所的带领下,历时两年,开发了《生态净水池》这一科技项目课程。意在让孩子们在模拟生态治理污水的真实情景中,深刻体会绿色发展理念,明确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由于课程的前瞻性和开拓性,研发完成后马上成为北京联想公益基金会《未来成长项目》的资助项目。2019年课程已在基金会资助下进入几所贫困的新教育实验学校进行试验,获得普遍好评。以下是我们开发的《生态净水》课程详情:

 

一、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生态净水》课程以社会关注的重大生态问题为背景,从解决学校池塘污染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工程设计为主线,构建人工湿地和生态池模型,学习对污水进行生态处理,建立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生态系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为同学们活化课内所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的理念。

 

(二)课程资源

本课程由沈玉红老师和李蒙英老师领衔开发。沈玉红老师,海门市东洲中学生物学科部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从教初中生物教学26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李蒙英老师,苏州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污水生态修复工程专家;课程开发团队的成员还有海门东洲中学校长、物理特级教师滕玉英教授,海门市东洲中学副校长、化学教师任卫华,海门市东洲中学生物教师曹胜琳等。课程资源包括学生手册、教师教学建议、配套仪器设备。

 

(三)课程开发原则
我们力图使《生态净水》课程的学习成为学生活化知识、解决问题、释放创意的过程,也是同学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历练过程。
1.科学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
项目式学习强调解决问题。从人文的视角选择现实有意义的问题进行讨论,利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这是课程设计的基点。利用生态的方法解决水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本课程让科学的行动根植于建设生态文明、共创美丽中国的情怀之中。
2.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工程设计、科学探究是课程设计的主线。不论是前期科学探究,还是后期的设计制作,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做中学、读中悟、写中思”,将动手和动脑相结合,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3.分科与融合相结合
项目式学习往往是跨学科进行的。正是通过解决一个复杂性问题,将多个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活化、融通。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通过“前期研究”帮助学生激活和获取完成项目所需的各个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模型设计、制作、改进,直至形成项目报告,让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4.全体与个体相结合
工程是一个系统,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多个工种的相互协作。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注重团队合作,让同学们形成项目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共同进步,同时也根据个人不同的能力特点,形成分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锻炼和发挥才能。
5.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主要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以模型和研究报告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但由于所有项目都选自真实的情境,我们也会让学生走出校门,如去环保部门听取专家意见、邀请生态治水专家走进校园来答疑解惑,组织学生调查生活环境中的水体状态等。当学生看到亲手设计的模型可以切切实实的解决身边的水污染问题,成就感油然而生。多维度的校内校外联动,使同学们能更好的理解绿色发展的意义何在,课程更具有延伸度。
 
(四)课程内容
以下为《生态净水池》项目的课程设计:
 
 
二、课程实施
(一)组织方式
本课程适合在初中实施,也可在小学高年级开展。共需安排12次活动,每次60—90分钟,可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学生通过自由报名的形式形成课程班,每个班组建4个项目小组,每个项目小组6人左右。
 
(二)前期准备
1.教师培训
本课程的培训由新科学教育研究所统一组织。研究所所长郝京华教授、王伟群教授会从理论高度介绍新科学教育理念和实施途径,介绍项目学习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框架及实施策略,课程开发团队则在实践层面通过线下实训、线上建群实时沟通,对项目组老师进行全方位培训。
2.家校互通  
项目学习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样态,动手又动脑,孩子们非常喜欢,但一些家长会担心课程学习占用了孩子课外学习时间,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我们创建了“生态净水池项目学习”微信群,邀请参加此次课程的学生家长也入群,让家长充分了解课程的目的是什么,了解课程是如何开展的,不断展示孩子们的阶段性作品。通过教师、学生、家长及时有效的沟通,获得家长们对课程学习的支持甚至帮助。
 
(三)课程实施策略
转变学生,首先就要转变教师。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行走方式,从传统授课模式中解脱出来,以学生为中心,推进项目学习进程:
 
1.从问题分析开始,引发学生对生态净水的关注
教学的挑战在于不能把一项计划强加到学习者身上,而是引导他们自觉加入,只有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真正的学习活动才会高效开始。本课程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动人的视频、引人深思的阅读,介绍项目背景,让学生了解目前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了解生态工程师对生态环境保护做的种种努力。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项目任务:用生态方法解决某校园被污染的池塘,使池塘水恢复清澈、无臭味,能养鱼养虾,同时又成为校园景观。由于任务的真实、亲近,且明确任务后知道学习过程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具有一定挑战性,学生兴趣盎然。
 
2.在“工程师”引导下学习,工程素养培养贯穿始终 
      这是一项生态治理水的工程项目,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对工程项目并不熟悉,实际上教师也同样。为了使课程能够顺利推进,我们设计了“工程师是如何工作的?”、“工程师建议”、“小贴士”等栏目,让生态工程师领路,带着同学们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学习相关工程的知识和技术,一边学习工程师的工作方式,理解工程设计的思维方式,熟悉工程设计的流程。同样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是简单地告知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法,而是组织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工程师,分析相关问题,进行前期研究,设计解决方案,制作相应模型,维护生态平衡,展示研究成果,在工程设计体验中全面提升工程素养。
 
3. “读中悟”、“做中学”、“写中思”与项目学习有机整合
模仿真实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会阅读大量与水污染和生态治水有关的文献资料,会通过实验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也会学习做周围社区水污染情况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写下思维导图、画出设计图、设计方案、头脑风暴讨论、制作模型、实施实验,完成和展示项目报告书。 “以读导做”、“以做导写”、“以读导写”、“以做导读”,课程中我们始终把做、读、写与工程项目有机结合。正是新科学教育的“读中悟”、“做中学”、“写中思”,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掌握科学方法。
 
4.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和开展活动,课堂管理要活而不乱
教师走下讲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是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做的角色转变。一次活动一般60分钟到90分钟,老师站在学生面前传授、解惑、引导的时间可能只有10分钟左右,大量的时间是留给学生活动的。在明确的任务目标指导下,教师要做的是组织到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依据工程需要分配给每一位学生能发挥其特长的一个角色,明确的角色的职责和任务,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自己在项目团队中所做的贡献,是组织和管理活动的重要策略。
 
三、课程成效
《生态净水》课程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两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变化:
(1)主动、快乐地投入学习
课程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展开,将主导权交还给学生,同学们接受、明确任务,充分学习交流,设计、构建、修改模型,并进行维护和监测。团队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忙得不亦乐乎、同学们说根本就没有开小差的想法和机会。
(2)乐于思考、勇于创新
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有不少难点,比如潜流式湿地、垂直流湿地都需要设计排布管线。既要节约材料,又要配合湿地植物的栽种,还要保证湿地池中水流均匀流畅,尽可能减少短流和死角的出现。课程开始时,教师很担心学生做不到,因为这对于学生似乎有很高的要求。但同学们画的很多的设计图,让人耳目一新。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无限相信学生的潜能”。
      (3)提升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的开展始终是项目小组活动为主体,而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彼此交流,互相合作,使得他们充分体会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以及自我的提升。
     (4)切实提升绿色发展理念 、获得成长
     学校都重视孩子们的环保教育,都会用各种宣传和活动去教育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但是孩子们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或许效果并不是很好。而我们的课程优势在于,让同学们亲历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他们看到并亲自做到了怎样用生态的方式让污染的水变得清洁,看到了建立生态修复后的水体的美好,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受到绿色发展理念的魅力,从而获得从思想到实践能力的全方位成长。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篇论文观点,请事先与论文作者联系并征得同意。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