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绿金动态行业资讯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在绿金标准制定上引领全球合作

>2025-2-06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香港,从酒店严格的限塑,到街边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谓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造绿色城市、绿色产业离不开金融支持。实际上,在绿色金融领域,近年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正持续发挥“超级连接器”作用,致力于为整个亚洲的绿色转型助力。
在第十八届亚洲金融论坛期间,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马骏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香港近期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多项进展。今后,香港有望将绿色金融服务范围拓展到东南亚、中东和中亚等市场,并探索在标准制定和能力建设上引领全球合作。
赋能标准和人才建设
香港是亚洲领先的可持续金融中心。2023年,在港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总额达300亿美元,居亚洲市场之首,占该地区总额的37%。截至去年9月底,香港证监会认可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基金已经超过230只,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3万亿港元,分别较前一年增长11%和10%。
市场不断扩容的同时,香港在绿色金融标准制定、人才建设等方面也持续迈出新步伐。
“分类法是维持绿色金融市场或金融体系正常运转的关键支柱之一,是防止‘漂绿’现象的关键所在。”马骏介绍,2024年中,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目前监管机构也在考虑进一步将与转型相关的金融活动纳入其中。制定分类法能更好地引导资本流向可靠的绿色经济活动。同时,香港在实施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制定的标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背后有大量的承诺和能力建设。
当前,市场对于转型金融的关注度持续升高。在马骏看来,转型融资也是推动绿色金融市场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而若要激发转型融资市场的潜力,制定转型金融分类法、转型披露计划与提供政策激励均必不可少,这也是香港特区政府正在发力的方向。
能力建设也非常重要。近年来,香港绿色金融协会持续推出绿色金融培训计划,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和补贴。“目前,香港已成为巨大的人才发展市场,不仅服务于香港本地人才发展活动,也在为中国内地、东盟地区人才发展赋能。”马骏说。
推动碳市场 加强对话
从发展较成熟、规模较大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到新兴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目前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充满新机遇,香港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法国巴黎银行亚太区可持续资本市场主管黄超妮向记者指出,2024年以来,全球可持续债券市场发行量预计将超过9500亿美元,实现了20%以上的年增长,表现非常活跃。其中,亚洲贡献了30%的增长,中国、日本、韩国是“主力军”。未来几年,中国绿色债券将迎来大量到期,其中蕴藏了大量资金管理机遇。
“香港金融机构可以探索运用自身资管优势来更好服务内地绿色资金需求。同时,香港也可以利用国际金融中心优势,积极募集国际资金,支持整个亚太地区的低碳转型。”黄超妮说。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3亿吨,累计成交额430.33亿元,创上线以来年成交金额新高,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不过香港绿色金融协会最新研究指出,目前碳市场发展仍面临缺乏流动性、标准不被国际认可、跨境支付政策限制等难题,有必要探索增加亚洲地区碳排放市场之间互联互通的途径,并制定明确的制度以确保质量、诚信和透明度。
渣打银行亚洲可持续金融主管黄翠芝认为,在推动碳市场发展方面,内地与香港之间有对话与联动的空间。2024年8月,香港绿色金融协会曾与全球超过50个拥有自愿碳市场的地区共同举办了国际碳市场会议,探讨地区间碳市场互联互通问题。香港在全球债务融资领域也为碳市场开了先河。去年12月,某航空公司通过港交所旗下碳市场CoreClimate结算总计5万吨自愿碳信用额,作为其自愿性碳抵消计划举措之一。目前,香港碳市场创新融资产品有望在亚洲更多地区推广。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