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研观点 detailed information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中研解读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哪些机遇与变革?

>2020-11-25

解读人员

周沈露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顾   蔚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

王觉民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编者按

11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这一规划代表着我国再次站在全局高度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15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历史性的变革,而新能源汽车也已经成为全世界汽车产业变革的发展共识。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较晚,日本、欧美的一些国家起步较早且根据国情都有所侧重,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美国长期侧重于降低石油的依赖,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而日本通过制定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研发方面,从2001年开始,我国“863”项目共投入20亿研发经费,形成了以纯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在政策方面,我国我国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以及私人消费补贴的相关政策,并在不断扩大试点的范围。
虽然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研发与政策的支持力度很大,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并不高。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576.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120.6万辆,占比仅有4.68%。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下游消费锐减,我国汽车市场整体较为疲软,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较2019年有所下降低迷,其销量占比下降至3.10%。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任务与重点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低迷,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核心技术创新力不足的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强调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并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发展目标。
1.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机电等关键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并行发展。
2.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
3.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4.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信息通信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的水平,鼓励“换电”等商业模式创新,营造良好使用环境。
5.深化开放合作
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深化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标准法规等领域的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从五大任务的指向性来看,无疑加速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根据规划中提到的目标,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这一目标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绿色发展和碳中和建设的高度重视。
 

三、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挑战

1.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与碳中和建设相辅相成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强调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我国碳中和愿景的实现首要依托低排放技术创新在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中的作用,新型低排放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建设、智慧互联等等。而最终的实现要依托以创新驱动和绿色零碳为导向的产业、经济体系的建立。
要想市场依托于绿色低碳导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是根本,技术是关键。企业要把握好机遇,抓准时机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利用好国家的支持政策和平台优势,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打造绿色低耗能、电池续航等多种产品优势与竞争力。同时需要关注产业发展动向,在之前以“电动化”为主基础的发展方向上,拓展网联化和智能化的内容,瞄准大方向和大趋势。国家也要支持并鼓励融合产业的发展,如重点支持电池等核心技术、材料、工艺攻关,总体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支持力度。
 
2.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供给和需求双侧推进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购买成本、充电便利性等方面优势并不明显,市场基础不是十分牢固且大众接受程度不高。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供给和需求的“双侧”推进。
在供给侧,需要加强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解决充电难的问题,为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充电渠道。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份,全国累计建设充电站4.2万座、换电站525座、各类充电桩142万个,车桩比约为3.1∶1。对比《规划》提出的目标,这一车桩比还需要大幅度的提高。除了加大对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广换电模式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车电分离会使车价明显下降,这势必会催生出新业态,比如电池运营公司等等。另外,成本的降低、安全性能的提高也需要加强技术攻关,加快形成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在需求侧要强化政策引导,出台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优惠政策等。从2009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购置给予补贴,在此基础上,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大力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汽车的购置补贴,形成中央和地方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新能源汽车相关支持政策正在逐步调整为中央财政支持购置,地方主要补贴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3.各部门积极落实《规划》任务,构建并完善发展体系
全面放开后,新能源汽车行业预计将告别高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整个市场竞争必然更加激烈,优胜劣汰进程可能会加快。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各部门、各方力量的协同作用。除了行业企业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加快提升创新能力,科技部也需深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更加注重产品模式等与国际的接轨。工信部等部门要依据出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国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等统筹协调。市场发展方面要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各部门、各项政策的协同合作,要认真落实《规划》中提出的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编者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良好,而且是与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一致的朝阳产业,企业要紧跟政策步伐,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优势,引领我国绿色产业建设走在世界的前端。
 

免责声明:

本篇解读由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撰写发布。本篇解读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中研绿金院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何保证。

本篇解读仅为解读出具日的观点和预测。该观点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在不同时期,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可能会发布与本篇解读观点和预测不一致的中研解读系列

 

025-58182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