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e4%b8%93%e5%ae%b6%e8%a7%82%e7%82%b9
绿色金融 引领产业未来
中科院院刊: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框架与技术创新政策研究
2024-05-21
构建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文章对“十一五”以来的168项低碳领域政策文本进行了梳理分析,摸清了我国低碳政策的总体情况,以及政策的数量、…
有效提升企业碳信息披露
2024-05-20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提升京津冀地区企业碳信息披露,有利于提升企业环境合法性,强化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曲久辉院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大环保科技、大环保产业”
2024-05-17
“环境科技、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愿景,是突破以污染治理为核心的科技和产业局限,创建立足生态、走入广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环保科技’和‘大环保产业’格局。”4月10日,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
张晓晶:锚定金融强国目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2024-05-16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金融强国目标,将金融工作上升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体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本文尝试从以下三个维度提出金融强国的理论框架:一是基于金融关乎大国兴…
翟永平:碳中和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2024-05-15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腾讯战略发展部高级顾问翟永平就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市场重启、绿色低碳转型等问题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深度解读互联网科技企业绿色低碳技…
谢克昌院士:什么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2024-05-14
什么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谢克昌院士给出答案:不用能、少用能,节能!本文来自谢克昌院士所发表的专题演讲,谢院士指出我国还面临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的现实,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
张杰:构建中国优势“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障碍、途径与改革突破口
2024-05-13
作者简介 张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创新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 一、如何理解构建超大规模经济体独特“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体系的理论基础 1、重新思考“科技—产业—金融…
“碳排放双控”如何推进?专访中科院院士戴民汉、厦门大学林伯强丨聚焦国常会
2024-05-11
会议背景 4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和《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强调要聚焦重点领域推进节能降碳,将其与扩大有效投资、老旧小区改造、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给中央政治局上课的刘院士,对新能源和储能有不同看法
2024-05-10
刘院士反复强调,现有技术条件下,能源转型的“经济账”一定要算清。 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集体学习。 这是二十大以来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也是十八大以来首次专题学…
马骏:持续推动转型金融发展 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2024-05-09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于3月26日至3月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 论坛年会期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围绕强…